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居民建筑更新改造设计 --以大青山文旅产业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居民建筑更新改造设计 --以大青山文旅产业区为例

徐嘉璐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乡村旅游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旅游新现象。乡村旅游形式是利用农村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将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结合为一体,从而达到更好吸引游客目的的一种方式。本文笔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乌素图村的优势和弱势,对该村进行了必要的更新改造,在解决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重视对该村自身特色的保留和开发,成功实现了该村旅游特色的转型。

关键词:乡村旅游;居民建筑;改造设计

.引言

乡村旅游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旅游新现象。乡村旅游形式是利用农村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将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结合为一体,从而达到更好吸引游客目的的一种方式。这种旅游形式以在农村开设农家旅舍,让游客通过享受农家乐的方式来体验当地的乡土风情和民俗文化。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乡村旅游形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如何利用乡村旅游特点,对居民建筑采取更新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笔者将以大青山项目为背景,阐述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居民建筑更新改造设计。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乌素图村乡村旅游改造,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乌素图村位于阴山山脉大青山南麓,三面环山,呈带状形,全长4公里,处于呼市上风上水处。大青山位于著名的阴山山脉;阴山东西长1200公里,南北宽50—100公里,平均海拔1500—2000米,主峰呼和巴什格海2364米;阴山山脉,东与冀北山地衔接,西与贺兰山、北大山、马鬃山相通,构成了一条环内亚干旱、半干旱区南缘的生态交错带。

.建筑更新改造研究

1.乌素图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乌素图村为自发型农家乐,没有经过统一的规划,这种零散的方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较差。同时村内多处能够见到农民房乱搭建的问题,这直接给游客一种脏乱差的感觉,会影响到游客的旅游体验。乌素图村的旅游模式缺乏整体效益和规模效应,周边景点存在雷同的问题。因此本项目针对乌素图村现存的状况,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结合该村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特点,探索一条因地制宜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2.居民建筑现状特征

(1)建筑屋顶为坡屋顶

村域内建筑多为一层,硬山坡顶,且普遍为双坡顶,局部库房等采用单坡顶。

(2)结构形式以砖石土坯为主

材料多使用红砖砌筑,也有部分纯土坯加毛石堆砌,除个别饰面采用涂料或瓷砖外,多为裸露无修饰。偶见纯现代风格的框架加玻璃幕墙的商业建筑。

(3)平面布局多为院落式

院落的形式多为一户一院,围合式。北侧为居室正房,南侧为库房或干厕,部分设置有侧房也同样作为储藏使用。

(4)建筑门窗体现地域文化

每户正房均在南面满开门窗,门窗多为木制,越久远的越具有民族元素;部分新建改用钢窗和塑钢窗。如图1所示。

5f1aa423f0790_html_3f5e494f5de0bd0b.gif

图1

综上所述,现有建筑随着时代的变迁,乌素图村内传统建筑式样的院落在逐渐消亡,失去了村落原有的风貌,特色不突出,有待恢复。

3.居民建筑整治原则

经过综合的分析考虑,对乌素图村建筑进行集中整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推进农村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便居民及游客的出行。

(2)清理村内街道、房前屋后、村周边、公共厕所的垃圾,整治环境。

(3)绿化、亮化村舍,形成美丽乡村的第一印象

(4)采用节能、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型墙体建材、环保装修材料,改造提升现有民居。

(5)各院落的闲置或已无人居住的用房尽量利用起来,配置相关商业业态的必要设施形成旅游配套用房。

(6)危房、废墟等结合规划要求进行拆除或者加建,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形成新的村镇面貌。

(7)具有传统特色或有保留价值的民居及树木,需重点规划设计,在不破坏原有外观及内涵的前提下保护利用起来。

4.居民建筑改造方式

(1)屋顶改造方式

该村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屋顶类型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木结构、砖结构以及彩钢板结构。根据建筑整治的原则,决定保留比较有特色的木结构和砖结构屋顶,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对于彩钢结构屋顶,则将其替换为金属瓦屋顶。

(2)墙面改造方式

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墙面类型主要包括:土坯、瓷砖、涂料+砖、红砖、抹灰+压花、涂料以及碎玻璃。根据建筑整治的原则,决定保留较典型的几种墙面材质,以仿旧的形式或涂料进行刷新,其中包括仿质感涂料、红砖、贴面砖以及碎玻璃。

(3)基础改造方式

目前村内建筑主要采用的结构形式包括毛石+混凝土、毛石+砖、毛石+土坯、毛石+砖以及毛石+水泥。根据建筑整治的原则,决定保留较为典型的几种结构形式,其中主要包括毛石+土坯、毛石+砖、毛石+水泥。

(4)院墙改造方式

目前村内建筑主要采用的院墙形式包括毛石砖墙、红砖墙、拼花红砖墙、毛石围墙及白墙。根据建筑整治的原则,决定保留较典型的几种院墙形式,主要包括毛石红砖墙、毛石围墙以及拼花红砖墙,并对沿街面院墙进行改造,在其中增加多种不同的元素,以增加院墙类型的丰富性,其中包括红花格墙、毛石花格墙、瓦墙。

(5)院门改造方式

目前村内建筑主要采用的院门形式如图2所示。根据建筑整治的原则,决定保留较典型的几种院门形式,主要包括拱形、传统以及铁艺,并且在此基础上新增几种元素,从而增加沿街展示面的丰富性,其中包括红格门头及花格门头。

5f1aa423f0790_html_71ab17959417baea.gif

图2 院门主要形式

(6)门、窗改造方式

目前村内建筑的门和窗也均根据建筑整治的原则,保留了比较典型的形式,其中门保留了耳窗、花格以及塑钢花格;窗保留了花格、塑钢花格以及砖拼花。

.改造实例介绍

以下将对几种典型的建筑改造实例进行介绍。

1.精品农家特殊民宿用房典型院落

如图1所示为某一精品农家特殊民宿用房典型院落改造前图片。该院落主要的改造方式为保留原有建筑空间结构,利用北侧居室加设独立配套卫生间作为客房,南侧空间则改造为配套餐厅、厨房及其他服务用房。将院落进行翻新,重新整理,形成新的景观格局。如图4所示为改造后图片。改造完成之后的建筑颜色以土黄色为主。材质以以仿生涂料、毛石、灰瓦、青石板为主。屋顶的改造则是保留原木结构框架,在椽木条框架之间增加岩棉或玻璃棉等A级保温材料,再铺设防水卷材。门窗则是采用北方特色的南向整墙采光,木花格窗花,耳窗形式,体现传统民居文化风貌。在保留原风貌的基础上,在室内增加一层塑钢窗,以满足保温需求,库房、厢房门窗采用塑钢窗。墙体采用土灰墙仿旧立面效果,在外墙增加B1保温材料,如膨胀聚苯板,挤塑聚苯板。

5f1aa423f0790_html_f4fc9fcf7a6ee648.gif

图3 某一院落改造前图片

5f1aa423f0790_html_ce433c300f56610b.gif5f1aa423f0790_html_ff3dcab366e4aaf6.gif

5f1aa423f0790_html_64b05d875af38763.gif

图4 改造后图片

2.大众休闲特色餐饮用房典型院落

如图5所示为该院落改造前照片。该院落主要的改造方式为地块西南侧均临街,因此保留西侧店面及南侧入口。将南侧改为餐厅,北侧改为包厢。同时保留一间居室作为经营者居住使用。改造之后的建筑颜色以土黄色和红色为主。建筑材质以仿生涂料、红砖、毛石、红瓦、青石板为主。屋顶则是保留原木结构框架,在椽木条框架之间增加岩棉或玻璃棉等A级保温材料,再铺设防水卷材。门窗则采用北方特色的南向整墙采光,木花格窗花,耳窗形式,体现传统民居文化风貌。在保留原风貌的基础上,在室内增加一层塑钢窗,以满足保温需求。墙体则采用土灰墙仿旧立面效果,在外墙增加B1保温材料,如膨胀聚苯板,挤塑聚苯板。如图6所示为改造后图片。

5f1aa423f0790_html_344021798bc329a2.gif

图5改造前照片

5f1aa423f0790_html_15a1363fd082a8ba.gif5f1aa423f0790_html_114ce0341ad2168c.gif

5f1aa423f0790_html_a3bef9558957f28e.gif

图6 改造后图片

3.旅游特色商业服务用房典型院落

如图7所示为该院落改造前图片。该院落的主要改造方式为将临路的房间设置对外开门,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商铺,以便自己经营或者对外出租。同时院落也可以利用起来作为露天外摆区。改造之后的建筑颜色以土黄色为主。材质以以仿生涂料、毛石、红瓦、青石板为主。门窗采用北方特色的南向整墙采光,木花格窗花,耳窗形式,体现传统民居文化风貌。在保留原风貌的基础上,在室内增加一层塑钢窗,以满足保温需求。库房、厢房门窗采用塑钢窗。如图8所示为改造后图片。

5f1aa423f0790_html_b9d28dcacb2c1b87.gif

图7改造前图片

5f1aa423f0790_html_f74f36a1f0ab609.gif5f1aa423f0790_html_ffb2f8a91922db63.gif

5f1aa423f0790_html_86d48b570ac2ea4f.gif

图8 改造后图片

.结语

在我国乡村旅游自然快速发展的环境下,通过结合乌素图村当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将其融为一体以此吸引游客,开设农家施舍,从而将该村发展成为一个民俗旅游村。这不仅可以实现传统落后农村的旅游转型,同时还可以推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本文笔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乌素图村的优势和弱势,对该村进行了必要的更新改造,在解决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重视对该村自身特色的保留和开发,成功实现了该村旅游特色的转型。

参考文献:

[1] 张亮.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广西涠洲岛乡土建筑改造研究与实践[D].浙江大学,2015.

[2] 成旺蛰. 传统乡村景观的保存和改造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3.

[3] 李一. 乡村旅游区地景建筑环境设计的应用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

[4] 杨湘君. 基于乡村文化景观传延的传统村落更新改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