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航天城安全供水思考建议与应用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东风航天城安全供水思考建议与应用实践

姚建华 李向军 叶慧明

东风航天城 内蒙古额济纳旗 732750

摘要:用水安全问题是促进航天发射事业发展和航天城后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加强供需分配、统一规划建设、加大技术投入和提升安防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措施建议,现阶段逐步推进的拟制用水动态保障图、统筹规划逐步改造供水管网、逐步建成完善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贴近实战完善应急应战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建设实践对航天城安全供水必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安全供水;安防预警;动态保障;水质在线监测

0 引言

东风航天城地处荒漠戈壁,距离就近城镇几百公里,可依托市政供水条件不足,社会化保障供水条件不具备,供水水源属于黑河下游,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虽然较小但仍然逐年递增。如何利用现有水源量完成好东风航天城用水需求,建立供水安防预警系统,保障好航天发射事业的持续发展,是亟待思考解决的重要问题。

1 现有供水安全保障面临的挑战

1.1 水源单一,资源合理利用空间较大

水源单一且发展较快,部分时段用水量急骤增大,会出现水资源吃紧。近几年来给排水运行管理的加强和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下,场区供水情况有所改善,但水资源浪费依然较大,合理利用空间仍需要有较大提升。

1.2 统筹不够,管网建设有待整体提升

部分管网使用过久锈蚀程度严重,个别老旧管网管道为镀锌管、灰口铸铁管,且早期部分管网金属管道未作内防腐,管网漏损率偏高。前几年管网改造时考虑整体建设规模偏少,考虑区域供水较多,未能形成完整合理的改建规划。

1.3 投入不大,供水监测手段相对落后

水质的污染、遭受病毒疫情等突发性事件状况,对水质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水质的影响因素有水源地水质、水处理工艺以及输配管网的二次污染等。目前虽已建成调度调控系统,但监测手段比较落后,监测能力较为薄弱。

1.4 安防不利,安全保障体系亟待建立

突发性事件与应急预案和处置处理机制的不健全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当前供水安全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一是供水安全的自然属性及其安全能力,二是供水安全的社会属性(遭受突发性事件事故下的安全)及其安全能力,如突发性水质污染、外源性水质恶化、病毒疫情、系统故障、人为破坏、恐怖袭击等非常态下的防护、应急、协调和恢复能力。只有两种属性共同安全了才能成就整个供水系统的安全保障,然而普遍存在的是安全风险管理意识还不到位,应急机构队伍有待充足加强等问题。

2 供水安全保障措施的思考建议

2.1 加强供需分配,提升水资源合理利用空间

水质安全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证,航天城因其地理位置独特,饮用水为单一水源,更需要加强现有饮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一是大力宣传节约用水、一水多用,二是强推节水措施,三是力推节水用器,四是发挥阶梯水价的调控作用,五是确定不同时段不同需求的供水目标并进行合理调节分流。

2.2 统一规划建设,有计划的逐步改建供水管网

航天城供水管网为树状管网,后续新建或改造供水管网时,应依据用水需求,合理确定采用树状或辐射状管网结构,正确选用水量、水头,计算校核各支管线水头是否与设计相符。另外,结合后续发展需求,应对管网状态不佳的区域进行整体改造,避免多处挖仍然多处漏的弊端。

2.3 加大技术投入,改进安全供水用水监测手段

从水源水质、输配管网、蓄水池、取水口等环节进行监测,对重要供水需求进行重点监测,利用微媒体及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对供水用水的信息和数据进行采集存储,使调控中心成为一个集监测、预警、决策、管理为一体的全方位系统,以及时监控各环节水质的突然变化,实现安全供水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

2.4 提升安防手段,建成供水用水安全保障体系

现有监控系统没有对水源地和供水泵站区域及周边环境实现全覆盖监控。建议从以下5个方面来提升供水安防。一是通过应急预案进行源头安防和程序预警,二是通过培训增加专业技能储备预警,三是通过实战化演练提高预测和处置能力,四是建设监测系统并配备供水便捷装置和可机动装配设备,五是通过公共平台进行自我防范和及时避险公告。

3 东风航天城安全供水防范对策与应用实践

3.1 逐步拟制用水动态保障图

坚持供水管阀和仪表附件的清洗、检漏、维修、爆管抢修等的日常巡视、运行维护,合理安排泵站蓄水池进水量,防止造成压力波动等隐患问题,科学维护保养二次供水设施设备、管阀附件及其测量仪表等附属设施,减少管网漏损等问题,合理安排设备的检修计划,在此基础上逐步拟制动态保障图。

3.2 统筹规划,逐步改造供水管网

加大供水管网改造的统筹规划,已完成主管网控制阀门更换加装、生产用水扩容改造,陆续进行水电智能远程抄表系统等一系列改造。改造中优先选择了封闭性能高、水利条件好的PE100 PN16给水管,选择性能佳、投资省的流量计、补偿器等仪表阀件,研究应用了长距离大管径PE给水管分段打压方法,对水源地至加压泵站着手建设输水双管网,以确保更高的供水安全可靠性。

3.3 逐步建成完善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目前已着手实施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发光菌法生物毒性分析技术,包含了常规检测、生物毒性、微生物和重金属等近20项重要水质指标,选用综合性监测平台,设置污染预警线,出现水质异常可主动发出警报,对出水水质检测的精度更髙。后续逐步提高水质监测监控站点的覆盖率、监测项目数量和分析方法手段等。

3.4 贴近实战,完善应急应战保障体系

完善供水应急应战保障协调机制,在原有应急抢修队伍基础上完善指挥层级和各自职责,形成自上而下覆盖全面的应急管理工作网络,正在研究应急供水专业队伍的『A』『B』角制度,在『A』职责人员出现异情状况时,『B』职责人员能够及时顶上,确保应急队伍完成安全供水的职责使命。建立水质污染、泵站停电、管网爆裂和疫情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抢修方案,建立健全覆盖水源地、加压泵站、供水管网等全方位的供水保障应急预案体系[1],达到事前能有效预防、事后能及时处置。紧急推进建立供水安防预警系统,目前已着手在水源地和加压泵站建设完整的安防系统,拓展现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周界防越报警系统,形成联动监控和入侵报警。加大安全供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联防,以安全供水为目标,建立全链条管理体系,突破“最后一公里”壁垒,实现从源头到用户终端、具有可持续动态调整的保障全覆盖[3]。重视安全供水资源信息的合理、高效配合使用,在合理范围内信息共享,实现从安全供水源头到尾部末端的全线保障。

4 结语

随着国防和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安全供水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针对供水安全保障面临的挑战,从加强供需分配、统一规划建设、加大技术投入和提升安防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现阶段逐步拟制用水动态保障图,统筹规划逐步改造供水管网,着手实施建设场区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和供水安防预警系统、购买供水应急检测设备等一系列实际可行的措施,以实现安全供水实战化的装备支撑和安全供水的全方位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微等,关于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与应急体系建设的思考[J]. 供水技术,2017,3(03):1-3

[2]赵元,输配水系统的脆弱性及风险评估研究[D].天津大学,2009.

[3]张金松等,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现代化的思考与实践[J]. 给水排水,2019,45(02):1-2

[4]张智涛等.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13(01):61-64.

[5]刘伟胜等,城市二次供水水质保障和安全管理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