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森林公园主体功能发挥初探——以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2

国家森林公园主体功能发挥初探——以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吴燕秋

广西南宁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

摘要: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阐述国家森林公园在主体功能发挥上的不足,探索如何准确把握国家级森林公园功能定位,促进国家森林公园发展建设。

关键词:主体功能;国家森林公园

1 研究背景、目的

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主体功能是保护国家重要森林风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传播森林生态文化、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从其主体功能分析,国家级森林公园发展始终贯穿“保护”这条主线。森林公园建设到2019年,全国森林公园总数已达3546处,规划总面积1864.0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897处,规划总面积1282万公顷,共接待游客超过18亿人次,森林公园发展对国民经济、资源保护影响力越来越大。但由于认识不足、管理松散、体制不活等原因,一些国家级森林公园在主体功能发挥上仍停滞不前。国家级森林公园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会场,在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背景下,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全面提升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能力,准确把握国家级森林公园功能定位,切实履行职责,成为新时代国家级森林公园发展要点。

2 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发展情况

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建立于1992年,是广西首批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园在保护国家重要森林风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传播森林生态文化、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取得了不少成绩

2.1 生态保护情况

公园现保存有植物1700多种,其中珍稀树木1300多种,金花茶20多种,是华南地区大型的树木标本园和全国最早建立的金花茶物种基因库。作为广西乃至全国较早涉足森林旅游发展,积攒了不少发展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获得较好的保存。2016年启动植物资源调查工作,编写《植物图志》《植物名录》,全面系统总结了公园五十多年来的植物引种成果,为植物研究保护和植物科普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2 生态文化传播情况

公园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广西科普教育基地、广西首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发了一套针对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生态体验课程,建设设施完善的自然教育中心,拥有规模530亩的户外教学场地,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公园丰富的自然资源、生动的科普课堂环境让公园成为南宁市自然科普教育的集结地。

2.3 森林旅游发展情况

良凤江公园森林覆盖率为83%,被誉为南宁的“绿肺”,2012年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南宁近郊最具规模的生态旅游度假区,经营产品包括森林生态、湿地景观、佛教文化、运动养生、科普教育、美食会务等。“十二五”时期,旅游总收入累计达8398万元,累计游客接待量达到151.1万人次,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3 存在问题

3.1 生物多样性受到多方面威胁

一是游客行为威胁,特别是旅游拓展团队,缺乏植物保护意识,在活动过程中,肆意穿行,造成了植被破坏;二是自然灾害威胁,树木标本园是在河水冲刷成的滩涂上植树,植被根系浅,遇到大风洪水,常有大面积的植被倾倒、断裂、冲毁。2014年亚马孙台风,导致几十棵大树倒伏,严重威胁植被生长;三是植物自然竞争威胁、外来植物入侵、植物病虫害对物种生存造成严重影响;四是缺乏专业管理造成的威胁,如绿化缺乏专业团队管护、一些工程建设对植被造成一定损害,特别是缺乏生物多样性系统性调查、记录和研究,人员、经费非常有限。

3.2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尚未成熟

一是公园作为弘扬生态文化的主战场,但长期以来缺乏自然教育专业人员。目前的从业人员当中大多为市场销售、景区项目人员兼职,且大部分未受过系统的生态教育, 对植物、环境、生态的知识和特点储备不足,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重经营轻保护,在活动策划上缺乏生态引导思维,不足以引导游客深层体验森林生态之美。二是游客环境意识较差,公园里常出现游客钓鱼、摘花、折枝、乱扔垃圾等行为,或是对公园内禁止行为知之甚少,不理解公园方的保护管理行为,在制作过程遭到投诉。三是生态文化传播缺乏资金支持。生态保护教育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单靠企业经营无法负担公众受教育需求,资金不足可能导致在活动策划、人才培养时会根据利益收获有所取舍。

3.3 森林旅游发展受到挑战

公园设施设备日益陈旧,与周围森林公园同质化严重,特色不明显,吸引力不断下降,旅游经营情况呈现下降趋势。森林旅游进入新发展期,森林康养、森林体验产品成为转型升级突破口,单一化观光产品、原有的市场通路收到挑战。自然保护地体系改革,要求更严格管理和开发利用,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利用和协调发展将面临更多约束和挑战。

4 发挥主体功能思考

4.1 准确把握国家级森林公园功能定位,积极开展公园保护工作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确保有序开发。自国家公园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两山理论等发展理念提出后,对森林公园的规划赋予了更高的要求,森林公园的规划不仅仅是分区划分,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在确保生态红线的前提下,发挥森林的最大经济效能,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的优势,创造国家财富,以实现森林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制定树木标本园等重要森林风景资源保护措施,把森林风景资源保护与林木生产研究放置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加强生态风景林的抚育管理和森林有害生物监测处置, 降低有害物种进入危害, 确保良凤江植物资源良性发展。三是重视森林资源科学研究。森林资源是立园之本,百年大计,建立专业管理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实施对森林资源实施动态监测、保护确有必要。公园已完成了植物调查并建立了植物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完善登记、收集等工作,可为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

4.2 准确把握国家级森林公园功能定位,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一是多渠道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训和学习,注重培育或引进科普专业人员,积极与林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自然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实现科普讲解工作者向科普导师转换。二是紧扣保护生态资源、提供生态旅游产品、普及生态科普知识核心功能,开发市场认可度高、特色鲜明的自然教育精品,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充分利用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生态素养。三是森林主管部门应加大在公益教育方面的投入,以支持森林公园开展公益传播活动,同时完善森林保护法,加强对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政策法规宣传,积极开展森林普法活动。

4.3 准确把握国家级森林公园功能定位,增强公园盈利能力

每个森林公园的资源禀赋不一致,国有林场改革过程中走上了公益或自负盈亏的道路。无论是何种道路,探索创造就“金山银山”始终是森林公园发展必由之路。兼具公益性质和创收要求不可避免,这就要求政府再公益上有所作为,企业运营有所分工。一是加大森林公园公益投入,建设森林公园公益建设资金,而不能把压力下放到企业。二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建立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社会公益资金募集操作规范(如捐款、认植等模式),以扩充社会公益力量助力森林发展。三是提高公园旅游经营的盈利能力。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森林公园大部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大力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产业链提高旅游收入。创新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创新经营管理,将森林公园作为平台,积极扩大服务业态,如康养产业、影视产业。

参考文献:

[1]张逸.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继发展策略的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2.

[2]盛俐.刘媛.我国森林公园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