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奉化区尚田街道中心小学 305511
摘要:对于小学生的品德素养的培养,不是通过嘴上说说就可以的。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让学生进行理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创造情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教师要在课堂上开展一些与学生相关的生活话题进行引导。形成有情有境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本文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的情景教学展开分析探究。
关键词:情景教学;道德与法治;小学教学
前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教师照着课本给他们讲大道理、规范规则,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难以接受和理解的。在课堂中进行情景的设定,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当作课堂引入话题进行探讨,更加直观的,让小学生了解到什么是道德与法治,用情境来教育小学生的品德。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很多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师非常看重课本理论的讲述,不能将很多相关的概念进行生活化,为学生讲解。所以学生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教师所讲的一些大道理,毕竟小学生的思想、心理都还不够成熟,不能有效的将教师所讲的道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因此授课效果非常的不理想。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在小学不是主科,所以有的时候很多教师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是轻视、忽略的。教师在上这门课程的时候,大多数也只是简单的进行备课,并没有进行精心深入的备课,因此课程内容的讲解也无法吸引到小学生。充满了枯燥大道理的讲解,让这门课程的教学陷入困境中。
教师作为课堂中的引导者,经常喧宾夺主抢占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让学生自主理解、自主探讨的过程,只是简单的将书面上的概念和道理进行讲解,告知。学生缺失了思考和分析的过程。这一点大大的阻碍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高效、高质的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的具体措施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小学生打好品德基础,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快速的适应社会。将情景化这种授课方式,引进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来,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还能够让小学生快速的理解品德教育,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
(一)植根于生活,让德育不再抽象
小学生不管是从机体年龄还是心理年龄来说都是不成熟的,他们不能对于道德进行更深刻的了解。因此对于大部分的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其实是非常抽象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围绕着生活进行教授。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帮助小学生来理解道德与法治,让他们能够认识、理解,并有效的进行践行。
比如:在学习到关于诚信,这一课程内容时,如果照本宣科的对小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就会单纯的认为诚实就是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但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情况下,是不能单纯的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有的时候善意谎言的存在也是具有必要性的。可能这样讲解学生就会产生混乱,他就会不理解,但是如果能妥善的与生活情景进行有机结合,会让他们快速的理解。
比如:晚上放学,妈妈辛苦的把你接回家让你做作业,妈妈去做饭,当妈妈问你做的饭好吃吗?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回答。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讨,也可以提问学生,看一看每一个学生都有什么样的想法。于是学生在通过案例分析以后了解到,诚实具有双面性的,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但是根据环境的转变,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二)凸显形象感知,增进理解德性
在道德与品质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景的设定,教师在情景设定过程中,要关注到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不是教师自己一个人在情景设定中扮演角色,而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让他们对于情景形象进行感知,为课堂增加活力。这样做,可以让他们最大程度的理解德性。教师可以发动班级里的学生一起进行情景剧的表演,最大程度的带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以及提高他们对情境的感知。从侧面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一定的反思,对德性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
比如:我们学习到怎样的邻居相处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展示一些邻里相处情节的小动画、小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观看以后来讲述讲述自己平时和邻居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教师可以设立多个情境,就像,不小心砸坏了邻居的窗户;邻居忘记带钥匙;或者是马上要下雨,邻居的衣服还没来得及收......在这些情景下进行分析探讨,我们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通过这些具有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感知。了解到,真正和睦的邻里关系是怎样的。通过情境的模拟,让学生有着更加直观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对于形象的感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小学生理解情境中所表达出来的道德品质,有利于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
(三)把握情感熏染,触动学生心弦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使用情境教学需要将情境进行渲染,使它富有情感。通过这样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触动学生的心弦,达到情感的共鸣。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师不能一味得到只在讲大道理,也没有办法去告诉每一个学生在面对不同的问题,应该去怎样做。而是通过把握情感,让学生能够自行理解、自行体会。
比如在讲到和父母相关的课程内容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图片和视频为学生进行展示,在组织学生完成观看以后,提问学生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看过以后的心得,并且可以给父母写一封信。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来触动学生内心的情感,这就是所谓的以情育人。情感的力量是最直接,也是最庞大的,通过触动让学生理解自身的情感,理解道德品质。因此在小学的道德与品质教学课堂中,教师把握情感熏染是非常的重要的。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清楚的认知到情景教学,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积极的在课程中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情境教学,要从生活入手,用形象且真实,并且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来帮助学生进行品德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理解道德品质以及道德操守,还有法治相关的要求。让小学生能够形成健全的思想、正确的三观,为他们以后的道德品质的成长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凤仪.情境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益追寻[J].考试周刊,2018(62):122.
[2]王瑛.关于情境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的探究[J].教育界,2018(5):49—55.
[3]吴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活动情境创设初探[J].华夏教师,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