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南省 普洱市思茅区人民医院 665000 2 云南省 普洱市宁洱县人民医院 665100
【摘要】目的:就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在慢性心衰房颤抗凝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标,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达比加群酯、华法林给药治疗,对两组患者药物抗凝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TT、APTT及PT等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房颤患者开展抗凝治疗中,达比加群酯的抗凝效果要显著优于华法林。
【关键词】慢性心衰;房颤;抗凝治疗;达比加群酯;华法林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组以持续性的心室负荷过重、心脏舒缩功能受阻,导致的以动脉搏出量减少、静脉血瘀滞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慢性心脏循环系统障碍性病变[1],呈慢性进展的特点,患者以心悸、全身乏力、呼吸困难等为主要表现[2],慢性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病变状态,房颤是较为常见的合并症,发生率一般在20%左右,房颤的发生会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3],除了加重心悸乏力等症状外,会诱发心房内血栓的形成,增加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故而积极抗凝干预是慢性心衰房颤患者临床治疗的重点,既往诊疗中以华法林常用,近年来我院对部分患者给予了达比加群酯给药,获得了一定的成效,现结合部分临床资料进行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患者60例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目标,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研究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9~73(65.82±3.20)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51~74(66.01±2.7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入组标准
1.2.1、纳入标准:符合心房颤动相关诊断标准[4]并确诊者;诊疗工作配合度高者;我院为首诊医院;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均正常者。
1.2.2、排除标准:合并肾、肝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凝血机制异常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展华法林(国药准字:H20054247)抗凝,单次给药剂量2~3mg左右,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调整给药剂量,每日口服给药1次,连续给药3个月。研究组患者给予达比加群酯(国药准字:J20130064)治疗,单次给药剂量110mg,口服给药,每日给药2次,连续给药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均在给药治疗期间,依据国际标准化比值进行用药剂量的个体化调整,确保国际标准化比值稳定在2~3之间。
1.4、观察指标
凝血指标评估:于治疗前及治疗三个月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进行主要凝血指标的测定,主要包括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结果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TT、APTT及PT等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TT、APTT及PT等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x±s)
组别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TT(s) | APTT(s) | PT(s) | TT(s) | APTT(s) | PT(s) | |
研究组 | 17.62±1.01 | 33.9±5.5 | 11.7±2.8 | 117.19±0.33△ | 53.2±2.5△ | 16.4±0.7△ |
对照组 | 18.39±0.94 | 34.3±5.2 | 11.4±2.4 | 82.35±0.52△ | 40.8±3.5△ | 12.9±1.5△ |
t | 0.284 | 0.471 | 0.057 | 9.472 | 5.271 | 3.108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3 讨论
房颤是慢性心衰患者常见并发症,以心房电活动紊乱为主要病理改变,机体炎性因子水平会呈现异常升高趋势,血脂聚集诱发血栓的风险较高,故而需要予以抗凝干预以改善预后。华法林是诊疗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抗凝药物,属于香豆素类抗凝剂,通过抑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合成过程发挥抗凝效果,作用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华法林给药后的半衰期较长,会在一定程度影响抗凝效果的稳定性,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定期接受INR水平检测,以确保药物干预效果。达比加群酯是目前诊疗中逐渐推广的一类新型抗凝药物,属非肽类的凝血酶抑制剂[5],对凝血酶原具有高选择性,本药口服给药后通过竞争性与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结合点的结合,抑制其转化过程,从而发挥抗凝效果,在抗凝效果稳定性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在降低心脑血管病变、体循环栓塞的风险,适用于长期给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TT、APTT及PT等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给药后均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抗凝效果,而达比加群酯的效果更为突出。
综上所述,达比加群酯应用于慢性心衰房颤抗凝治疗中的效果突出,值得在诊疗中采用。
参考文献
[1]罗怡.胺碘酮治疗慢性心衰伴房颤的效果探讨[J].云南医药,2020,41(1):4-6.
[2]张超,郝晓慧,张祖峰,等.稳心颗粒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衰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研究[J].内科,2019,14(6):658-660,668.
[3]陈健佳.不同强度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栓塞性疾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95-96.
[4]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写作组,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11): 894-908.
[5]杨蕾,杜秋红.达比加群酯在冠心病PCI合并心房颤动高出血风险患者抗栓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0,28(1):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