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康复 -为什么有些病人总是哭哭笑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1

神经康复 -为什么有些病人总是哭哭笑笑

程至强

新都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

总有些神经康复中的患者会出现不受控制的情绪变化,例如突然的哭,或者不明原因的笑,常被人们误以为是正常的情绪表达。其实这种认知是不正确的,这种现象属于病理性哭笑,不仅影响神经康复治疗,还会危及日常的生活质量。为了让大家彻底知晓这种哭哭笑笑的行为,下文将普及一些关于病理性哭笑知识。

一、病理性哭笑概念

病理性哭笑(简称PLC)属于情绪控制失调现象,发病时会出现短暂、频繁、剧烈且无法控制的大哭或者(和)大笑,这种情况在轻度情绪刺激下就会发生,甚至无情绪刺激也会发病。

病理性哭笑常出现在神经障碍人群中,大多数患者病发时会同时出现哭和笑现象,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哭或者笑等一种现象,和病理性笑声(简称PL)相比,病理性哭泣(简称PC)要更加多见。病理性哭笑多发群体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创伤性脑损伤、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疾病患者中,而在癫痫、偏头痛、脑肿瘤、化学暴露等患者中也会见到。

在不同的神经疾病中其病理性哭笑的发病率也各不相同,脑卒中病人中发生PLC的概率为11%至53%,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病人中发生PLC的概率为44.8%至60.0%,创伤性脑损伤病人中发生PLC的概率为5.0%至52.4%,帕金森病患者中发生PLC的概率为4.7%至39.0%,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发生PLC的概率为29.3%至39.0%,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患者中发生PLC的概率为10.0%至46.2%。神经疾病患者一旦出现病理性哭笑,就会增加焦虑程度,且社会功能也会逐渐降低。

二、PLC发病机制

随着我国神经生物学与神经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对神经康复中PLC的发病机制研究也有了很大突破,指出PLC的发生和卒中疾病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病灶所处部位、神经递质的改变、病灶大小都和PLC的发生有关。

(1)病理解剖学:①在1886年,Oppenheim学者指出大脑皮层下到脑干间的通路受损会引起过度情感表现。在1911年该学者指出可以使用球麻痹情感来形容病理性哭笑,并推断皮层下白质部位为病损区域,或者是在基底节区、内囊等区域。②Kim等学者对37例患有急性脑桥基底部梗死的病人进行研究,发现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病理性哭笑症状,其病变区域都在脑桥旁正中部位,此部位之所以及其重要,是因单一的一种病变就会破坏此处。除此之外,有的学者对50例脑卒中患者神经康复中出现单侧PLC的人群进行MRI、CT等检查得知,这些患者病变区域基本处于延髓、内囊区、额叶、小脑、脑桥基底部等部位。③国内学者对卒中后PLC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其病损区域多出现在基底节、双侧大脑半球、脑干等部位,猜测和双侧椎体束损伤有关。在神经解剖学上PL与PC也是有差异的,据学者研究指出,右侧大脑半球出现损伤多出现PL症状,大脑半球双侧病损时会单独诱发PL、PC或者是PLC等症状。

(2)神经递质学:①在1992年,Seliger学者指出氟西汀药物能改善患者病理性哭笑症状,自此之后,相继出现很多相似研究报道,指出帕罗西汀、酞普兰以及合曲林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药物也能改善病理性哭笑症状。为此,较多的学者指出病理性哭笑和5-羟色胺的通路有着密切关联。②Moiler学者使用PCT技术对急性卒中后病理性哭泣患者和正常人群的中缝核团、皮层区域等部位进行扫描观察得知,给予患者西酞普兰药物进行治疗,能降低皮层结构和中缝核团内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的作用,健康人服用适量的西酞普兰药物后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作用会全面提升。这些学者都证实了病理性哭泣和5-羟色胺功能改变有关,在治疗中可降低5-羟色胺来缓解病理性哭泣症状。

三、病理性哭笑治疗措施

(1)大量文献指出,新型抗抑郁药医治卒中后PLC效果较显著,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其用药剂量也比较低。除此之外,有关学者使用西酞普兰药物治疗卒中后PC患者指出,此药物能显著降低病理性哭泣的发作次数,能降低50%左右,疗效比较显著,且起效比较迅速,耐受性也比较好,副反应发生率较低,即使出现副反应,其症状也比较轻微,且持续时间比较短暂。

(2)非药物治疗:可使用情绪不选择性、不稳定性认知疗法进行治疗,通过提升和哭、笑相关的面部呼吸肌组织的自主运动,促进前额叶皮层的活跃度,进而将反射线情感运动表达阻断掉。此治疗手段能显著降低患者发生PLC的频率、持续时间以及严重程度,有效率高达100%。

各位读者看完上诉内容相信你已经知晓了为什么有的病人会时常出现哭哭笑笑现象,其实这都是病理性哭笑引起的。而引起此症状的因素和病理解剖学、神经递质学等有关。病理性哭笑频繁的出现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社会交往和生活,会让许多家庭陷入痛苦和尴尬的境地,导致这些患者受到一些活动限制,让其生活质量逐渐降低,这将无疑是额外的一种疾病负担,严重危及神经疾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