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贵州 贵阳 550001
【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护理干预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采取随机盲选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划分为2组,各组平均为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方法,进一步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则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2组患者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 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重症呼吸衰竭;应用效果
呼吸衰竭,指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包括二氧化碳滞留、缺氧及呼吸困难等,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呼吸内科急危重症,具有起病骤急及演变发展迅速等鲜明特点,直接影响患者生理功能及代谢功能,严重威胁其生命健康安全[1]。除积极治疗外,切实可行的护理手段对于其治疗效果的影响相对深远。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护理干预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纳入研究的84例患者,纳入时间为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症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并且其患者家属均于知情条件下签署实验同意书,基本排除失语、合并精神疾病及合并传染性疾病的情况。以随机盲选法为参照划分为2组,即:对照组4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6:16,年龄分布为37岁至79岁,平均年龄为(53.28±1.86)岁。观察组4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7:15,年龄分布为38岁至78岁,平均年龄为(53.27±1.85)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即:遵循医嘱合理用药,实时监测及仔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幅度。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即:
护理人员创设和谐良好的病房环境,做好消毒、隔离及清洁等方面工作,严格控制室内温度及湿度,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形成相应的健康档案,适当减少患者入院探视次数,消除外来因素对患者病情恢复的负面影响。
由于重症呼吸衰竭治疗流程漫长,患者可能产生恐惧、不安及焦虑等负性情绪,客观上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尽量于治疗前期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全面掌握其心理状态,详细介绍呼吸衰竭相关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内心疑虑,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意识,大大提高治疗依从性。
(3)针对意识清醒的患者,护理人员指导其开展咳嗽训练及呼吸训练,帮助其自主排痰,甚至可轻扣患者背部辅助其排除痰液,针对昏迷、年老及危重等咳嗽无力或无法自主排出痰液的患者则定期吸痰,始终保持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
1.3判定标准
分别测定2组患者护理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并观察2组患者是否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及紫绀等不良反应,计算其总发生率[2]。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其中计量数据使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百分率(%)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具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后相关血气指标水平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为(92.89±1.67)㎜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40.75±1.81)㎜Hg;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为(86.11±1.73)㎜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45.02±1.88)㎜Hg。护理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则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t=5.294、6.278,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43%,2组患者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 例数 | 意识障碍 | 呼吸困难 | 紫绀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 | 42 | 4(9.52) | 3(7.14) | 2(4.76) | 21.43 |
观察组 | 42 | 1(2.38) | 1(2.38) | 0(0.00) | 4.76 |
χ2 | — | 7.322 | 6.419 | 4.385 | 11.791 |
p | —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近年来,相关研究资料显示,重症呼吸衰竭的发生原因相对复杂,与胸廓病变、肺血管疾病、肺组织病变及呼吸道病变等因素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造成患者血气指标出现紊乱,直至威胁其生命健康安全,而常规护理模式普遍存在护理内容单一及护理理念滞后的问题,仅仅停留于遵循医嘱的阶段,其自身风险管控意识相对薄弱[3]。
值得注意的是,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护理干预模式秉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其护理手段相对多样全面,能向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不仅能稳定护患间关系,而且还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患者机体尽早康复。此外,护理干预主张立足于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兼顾针对性及目的性的护理干预方案,能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意识,取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实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郑冬蕊.护理干预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9,5(31):84-85.
[2]黄琳轶.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285.
[3]刘丽慧.护理干预在重症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7):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