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王艺儒 杨洋 关惠文 通讯作者:侯婧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120例新生儿进行实验,在参照随机性原则的情况下,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的新生儿借助于静脉留置针进行护理,从而对两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堵塞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后留置时间进行全面对比。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各项实验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的时候,静脉留置针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使护理质量较为良好,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逐步提升。因此,此种护理方法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应被人们进行广泛推行。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新生儿;护理    刚出生2-28d的新生儿对于静脉注射是较为依赖的,通过静脉点滴注射,将新生儿需要的养分补给传输到其体内[1-2]。如果采用频繁穿刺注射形式,会造成新生儿的皮肤受损,为了保障新生儿的静脉注射顺利,采用留置针输液形式,能够保障新生儿的输液安全,并且能够减少输液过程中的穿刺拔针,减少了新生儿的疼痛,降低血管损伤[3]。现今伴随医学技术的逐步发展,静脉留置针技术被护理人员广泛实行,它能够使患者的疼痛程度逐步降低,心情处于良好的状态中,并能够使病人血管受到较少的侵害;同时,护士在运用较少工作时间的情况下,便能够起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如能够使液体被充分利用[4-6]。现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120例新生儿进行实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120例的新生儿进行实验,在参照随机性原则的情况下,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中的新生儿男70例,女50例,年龄(3-27)d,平均年龄(4.52±6.81)d;实验组中的新生儿男75例,女45例,年龄(4-29)d,平均年龄(4.48±6.53)。两组新生儿的年龄、性别等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新生儿常规护理,包括常规消毒,排气选择血管,固定新生儿头部,将穿刺的进针角度合理控制在5~10°,可见回血后,将针头放平,并将针并进行固定,将止血带与调节器放开,当滴注液体通畅后,以医用胶带固定针头,并且为了保障输液顺畅,应将新生儿肢体固定。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采用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密闭式静脉留置针[7]。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1)穿刺置管,穿刺部位为新生儿额头静脉、耳后静脉、手背静脉和前臂中下段静脉。对新生儿进行常规穿刺血管检查,待消毒结束后,按照30°穿刺施针,将针头刺进2mm后用套管固定,同时放开止血带保持滴注液体通畅,以透明胶带将留置针与延长管固定,将新生儿的对应信息填写到卡片上[8]。(2)封管,以生理盐水注射液封管法作为整个留置针处理中的封管方法,在静脉注射结束后,拿掉输液器,将3ml的封管液推注至静脉中,控制封管液更换时间为12h/次[9]。(3)留置期护理,按照新生兒静脉留置中的要求,将留置时间控制在3-5d,用碘伏和乙醇为新生儿穿刺周围皮肤消毒,1d/次,5d为一个疗程。(4)拔针,保持针刺血管与管套针平行,缓慢将留置针拔出,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2min后观察无出血现象即可完成拔针操作。     1.3 判断标准    对两组新生儿的一次穿刺情况、堵塞情况、并发症产生的概率、留置时间进行全面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在获得数据的情况下,运用spss14.0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并运用x2对计数资料实施检验,运用t对计量资料实施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堵塞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通过实验可知,实验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堵塞率、并发症出现的频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兩组新生儿护理后留置时间的对比    通过实验可知,实验组新生儿护理后的留置时间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今护理人员已经重视此种护理方法的重要性,其在运用此种方法的过程中,将能够使患儿的痛苦程度逐步降低,同时,医护人员运用较少的工作时间,便能够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10-11]。静脉留置针虽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地位,但是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时候,需注意一些事项,如护理人员应接受过专业的培训,知晓标准的进行穿刺的方法,并且应保证周围环境处于清洁的状态中,进行一系列的无菌操作流程[12-15]。此外,护士应具有负责任的心理与关怀的态度,对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周密的了解,在对不同患儿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运用最佳的方法对其进行护理。并且护士在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应将穿刺针的位置妥善的进行处理,不应使其处于脱落的状态中,新生儿在出生的过程中,对外界环境具有较高的不适应性,会具有害怕与畏惧的心理,在其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如在进行逐步哭闹的时候,便使针头脱落情况发生的频率处于逐步升高的状态中[16-18]。    此种情况应获得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其在对新生儿进行密切监管的过程中,应不断的对留置针情况进行了解,从而使患儿处于健康的成长状态中。护士在医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时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职责,并与患儿家长进行及时沟通,使家长的心情处于舒畅的状态中。其在与家长进行反复沟通的基础上,便有可能使家长对护士具有高度的信任感,使家长与护士处于良好的相处氛围中,医闹现象发生的频率将会逐步降低[19-21]。如果在家长进行良好配合的情况下,将能够使护理过程处于顺利的状态中,新生儿的康复时间逐步缩短,出院时间也将提前[22-24]。此外,护士不仅负责新生儿留置针的护理工作,同时也负责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在具有良好相处模式的基础上,家长对护士会具有较高的认可程度,当患儿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会及时与护士进行沟通交流。并且患儿在具有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护士应对其进行实时的观察,在此基础上,将能使护理过程处于积极地发展趋势中[25]。因此,针对患儿幼小的特点,护士应妥善对静脉留置针进行处理,从而将能使患儿身体获得显著好转,家长对护士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在对新生儿进行护理的时候,静脉留置针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使护理质量较为良好,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逐步提升。此种护理方法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应被人们进行广泛推行。    参考文献    [1]迪丽斯燕·阿不都克里木.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3,32(11):169-170.    [2]赵吉义.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32(6):273-273.    [3]张倩倩.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1):171-172.

[4] 邝笑针,李红梅,王洪亮,等.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中的作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6,12(3):71-72.    [5] 王徐辉,王玉明,林媛媛,等.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静脉炎中的应用[J].当代临床医刊,2017,29(5):3353-3353.    [6] 张玉霞,付朝阳,王海亚,等.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5):706-708.

[7] 任会玲.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 24(12):123-124.    [8] 李韵.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 24(14):133-134.    [9] 林琳. 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护理的效果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4):69-70.    [10] 姜倩.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12):142.    [11] 高莹.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8):102.    [12] 肖国连, 潘冬梅, 尹沁蕾.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48):269.    [13] 曹平, 张君青, 滕云.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饮食保健, 2016, 3(5):124-125.    [14] 余慧雯, 刘翠芬, 郑瑛.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母婴世界, 2016(24):119.    [15] 王艳红.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2):203-204.    [16] 朱国珍.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 健康前沿, 2017, 26(1):61. 

[17]何玉敏,王少冰,沈瓊佳,等.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一体化产科病房中的重要性[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296-298.    [18]李建云,许金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恢复的影响及对新生儿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1):95-96.    [19]胡清波.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3(6):154-158.    [20]戴美龙.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恢复的影响及对新生儿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4):90-91.    [21]王慧.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恢复及新生儿护理质量的改善评价[J].中国临床护理,2016,8(4):335-337,338.

 [22]周洪梅,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34):119-120.    [23]代小梅.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3):69-70.    [24]朱博,王秀玲.优质护理模式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149-150.    [25]陈云兰.新生儿护理中优质护理管理的运用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4,34(20):4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