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医院 101400
【摘要】目的:观察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中心对比价值。方法:择取2017.08到2019.1时段内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理证实)患者共58例,均施行CT诊断、MRI诊断,比较各诊断方式阳性检出率。结果:CT组阳性检出率为56.20%,MRI组阳性检出率为96.55%,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过程中,虽CT与MRI均可起到诊断效果,但后者阳性检出率较高,可推广。
【关键词】CT;MRI;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阳性检出率;价值
股骨头缺血坏死为骨关节病症的代表,恶性程度极高,发病期间可见关节疼痛僵硬、肌肉萎缩、活动受限等状况,这也会增加临床救治难度。而早期对症治疗干预,是预防病情进展,增强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核心,即影像学诊断则是现代医疗工作中首要思考的焦点。择取2017.08到2019.1时段内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理证实)患者共58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基本资料
择取2017.08到2019.1时段内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理证实)患者共58例,包括男患者30例、女患者28例;年龄区间在30-68岁,平均数为(46.60±8.19)岁;病程区间在0.8-7.6个月,平均数为(3.15±0.73)个月。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
方法
(1)CT诊断。取64排螺旋CT机(参数:电压为120千伏,电流为300毫安,层厚为5毫米,层间距为5毫米,探测器为64×0.625毫米,螺距为0.984:1,重建层厚为0.62毫米,层间距为0.625毫米)执行股骨头缺血坏死检查工作,扫描部位由左右两侧髋臼上缘直至股骨颈底部。
(2)MRI诊断。借助GE 1.5T体线圈,要求患者取髋关节体位予以检查。①SE序列。构成冠状面和横断面T1成像,层厚为3毫米,层数为13,TR和TE14分别为400毫秒、14毫秒,FOV为160×160毫米,取2次平均值。②TSE序列。构成T2成像,施行冠状面、横断面常规扫描和加权扫描,TR和TE14分别为3000毫秒、110毫秒,层厚、层间距与SE序列相同,FOV为180×200毫米,取2次平均值[1]。
1.3 观察指标
比较各诊断方式阳性检出率,包括Ⅰ期、Ⅱ期、Ⅲ期。
1.4 统计学处理
本课题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汇总。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 ±s、%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x2检验。P<0.05时,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结果
CT组阳性检出率为56.20%,MRI组阳性检出率为96.55%,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各诊断方式阳性检出率[n=58、%]
组别 | Ⅰ期 | Ⅱ期 | Ⅲ期 | 阳性检出率 |
CT组 | 26(44.83) | 18(31.03) | 6(10.34) | 50(56.20) |
MRI组 | 28(48.28) | 20(34.48) | 8(13.79) | 56(96.55) |
x2值 | 3.9396 | |||
P值 | 0.0471 |
3、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现代医疗中重症病症,是因诸多因素协同作用导致的股骨头血供障碍,逐步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塌陷等问题,但多集中在中老年群体中,较为严重时会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而在病因把控中,可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多是由以下病因引起: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因疾病治疗需要服用各类激素药,长期给药模式下会引起代谢紊乱,特别为脂肪代谢障碍,最终导致脂肪异常。②酒精性股骨头坏死。长期或大量酗酒,导致机体内蓄积大量酒精,继而引起肝功能损伤、血脂增高等表现,若未有效控制则会诱发血液粘稠度高的问题。③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如外力撞击导致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和髋关节扭挫伤等问题,但由此造成的坏死程度、作用范围则是由血管破坏程度、侧支循环代偿力决定的[2]。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呈现症状不典型的特点,于长期活动、负重劳动等条件下,多表现为髋部疼痛,且病变组织密度、结构和健康组织相似,而这往往会对影像学诊断造成影响。若供血中断时间处于6-12h范围内,骨细胞、骨髓细胞及其余细胞会表现不同程度坏死,但不会引起骨小梁塌陷问题,甚至对矿物质水平无任何影响,这也是CT检查漏诊和误诊的首要原因。再者,CT诊断可有效筛查早期股骨头骨质结构、钙化等病变,还可鉴别是否存在微小骨折,但却难以评估骨小梁密度、外形改变引起的骨骼和肉芽组织坏死、病变等问题,继而导致自身临床诊断的局限性
[3]。
而MRI诊断是以多方位和软组织成像等方式,展现自身高分辨率、高对比度价值,便于对病变组织解剖形态、病理学及生化变化的把控。原因为:若机体存在骨髓病变问题,脂肪信号强度随之出现改变,若缺血时间在12-48d则会引起细胞坏死,长此以往必将会对健康组织造成影响,出现充血水肿反应带、炎性细胞浸润等状况,若病变时间在40-60d,则会表现骨吸收、再骨化反应带等状况,于CT检查期间可见斑片状骨质输送区、囊状低密度透亮区[4]。本课题可知,CT组阳性检出率为56.20%,MRI组阳性检出率为96.55%,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
综上,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过程中,虽CT与MRI均可起到诊断效果,但后者阳性检出率较高,可推广。
参考文献:
[1]费运微,李春颖,李波.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中心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4):171.
[2]随义,于兴玲,贾志祥,陈丽,马远博.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中心对比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8):164-166.
[3]雷荣,马秋伟.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应用MRI、CT诊断的效果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9):127+131.
[4]徐林,张锦华,王俊.CT与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多中心对比分析[J].系统医学,2016,1(09):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