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祖堂山精神病院 江苏 南京 211153
【摘要】目的 分析予以精神发育迟滞(MR)患者阶段性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选78例MR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并用均等双盲划分法将其中39例纳入对照组(按常规开展护理),剩余39例纳入观察组(于对照组前提下加以阶段性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两组生活能力及精神症状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比对照组更高,精神症状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予以MR患者阶段性护理管理效果显著,能改善其生活能力及精神症状,值得采用。
【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阶段性护理管理;生活能力;精神症状
精神发育迟滞(MR)又称智力低下,即智力明显较正常人水平低,主要表现在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低下,会对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长期予以有效治疗是改善MR患者的最有效治疗方法,而治疗的同时辅以合理护理对提升患者康复效果意义重大。本文就予以MR患者阶段性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给临床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现进行以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抽样法抽选2018.01-2019.01我院78例MR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并用均等双盲划分法将其中39例纳入对照组,剩余39例纳入观察组,2组男女比例分别为23:16、24:15;年龄分别为18-54岁、19-56岁,均值分别为(36.25±6.78)岁、(36.32±6.65)岁;病程分别为5-12个月、5-13个月,均值分别为(8.26±2.15)个月、(8.30±2.08)个月。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开展护理,包含病情观察、生命监测、生活护理、用药治疗和并发症预防等。
观察组于对照组前提下加以阶段性护理管理,具体如下:(1)建立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包含责任医师1名、护理组长1名、责任护士1名和专业护士5名,均经专业技能培训,掌握各项操作要点;(2)护理管理表制定:经讨论会协商,结合患者病情、性格特征、临床表现和护理需求制定出阶段性护理管理表,内容主要有健康宣教、功能锻炼、出院护理以及护理目标和护理评价;(3)护理内容:责任护士按照入院前期、住院期以及康复期进行护理操作流程制定,后简单告知患者和其家属护理计划,全程指导并监督护理计划的实施,每日评价和记录护理效果,同时对护理方案进行优化,护理措施如下:①入院时:责任医师和护理组长对患者病情开展评估,后将评估结果转到给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和有关护士与患者临床资料结合在1d内完成护理计划制定,后交由小组称审核并签名,通过后方可执行;护士给患者和其家属开展健康宣教;护士对患者症状、行为、饮食、用药和睡眠等情况加强观察,并对用药和护理方案进行合理调整。②住院期:护士对患者生活卫生、服药、睡眠及饮食等情况予以连续观察和监督,出现异常及时通报医师,后和医师一同对患者病情开展分析;结合患者病情予以健康宣教,保证其主动按时进食和服药,能自理生活,确保睡眠时间充足;鼓励患者参与娱乐活动,和其他病友一同打太极、下棋或者看电视等;③康复期:专业护士给患者开展心理护理,掌握其心理变化的特点,通过心理学知识予以疏导,与临床护理经验结合予以有效建议。指导家属协助并监督患者进行行走、洗脸和刷牙等日常活动。鼓励患者参与娱乐活动、人际交往及日常活动等,转移其精神症状。出院后指导患者积极开展康复训练,按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依据患者意愿将其送往康复中心进行人际交往、生活及自我药物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学习。
1.3 观察指标
选择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分别在护理前后对两组开展评估,ADL总分在0-64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能力越强。BPRS总分在0-126分,分数越高,说明精神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 ±s表示,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选择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对照组ADL评分分别为(31.69±7.25)分、(31.85±7.15)分,差异不显著(t=0.098,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ADL评分分别为(44.25±4.28)分、(35.28±4.69)分,差异对比显著(t =8.823,P<0.05)。
护理前,观察组、对照组BPRS评分分别为(96.58±7.25)分、(97.12±7.02)分,差异不显著(t=0.334,P>0.05);护理后,观察组、对照组BPRS评分分别为(34.30±10.25)分、(60.12±18.25)分,差异对比显著(
t =7.704,P<0.05)。
3 讨论
MR属于临床一类复杂性疾病,其病因暂未明确,暂无特效治疗方法,会对患者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对于MR患者,应开展药物干预、康复训练以及引导式教育等综合性治疗,这一过程需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完成[2]。
阶段性护理管理作为临床一类新型护理管理模式,能提升对护士的要求,管理小组中组员积极发挥自身特长,各司其职,充分利用医疗资源,达成资源共享。一同对护理管理流程进行探讨,能使护理方案更科学全面,护理内容更丰富,护理流程更简单,进而使护理时间大大缩短[3]。本次研究发现,护理后,观察组ADL及BPRS评分比对照组更优,说明对MR患者阶段性开展护理管理能改善其生活能力和精神症状。分析原因可能是从入院时、住院时期和康复期几个阶段开展护理,护士在执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采取亲切语言和轻柔动作,面对患者时耐心,并积极予以鼓励,能使其充分感受到自身被关爱。通过心理学知识开展疏导能协助患者树立起对自身的正确认识,缓解其疾病症状,提升其依从性。指导家属和患者一同开展日常活动锻炼,能使患者逐渐恢复自身的日常活动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护理期间小组就护理工作不断开展总结,并对护理流程进行完善,能使护理质量大大提高,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总之,予以MR患者阶段性护理管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惠青,骆焕荣,肖凤新,等.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家长焦虑情绪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0):131-133.
[2]段唯,张浩.40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2):87,90.
[3]杨潇.阶段性护理管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2):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