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5
/ 2

关于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探析

郑佳佳

(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非常大,关于城市生态如何能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朝着一个更加良好的方向进行,其中城市雨洪管理是关键性的问题之一。“海绵城市”的理论因此而被提出,也成为了我国面对自然式雨洪管理的最主要的办法。本文将对海绵城市的基本概述、理论与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具体构建途径和技术进行探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构建途径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为了解决城市雨洪情况都采取了海绵城市的方法,因此不但需要了解国内目前的雨洪管理措施是何种情况,并与海绵城市进行对比,同时还需要对国外目前的雨洪管理措施进行了解,更需要足够了解海绵城市的基本理论知识。

  1. 海绵城市的基本概述

在现阶段城市的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人们已经开始对城市雨洪灾害以及水污染管理等问题更加关注。我国为了将此问题解决,通过将国内外被雨洪灾害影响到的真实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以及分析,并且结合国内现存的问题对海绵城市的理论提出了很多新的想法以及建议。目前我国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国外的成功案例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很多的发达国家在构建海绵城市时,通常都会根据本国地理位置具有的特点以及对于海绵城市的前期规划来进行的,不过这些经验对于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来讲仅仅是起到了一个参考的作用,毕竟我国的地形特点与国外不同且土地面积很广,因此很多具体海绵城市的构建仍需要相关科研人员在探究的过程中运用更加详细的方法。

“海绵城市”这个理论,是我国近几年为了应对雨洪灾害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概念。简单的理解就是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许多自然灾害发生的影响,而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让城市能够减少雨洪灾害所带来的危害,并且不但能够将雨水进行存储,在适当的时机还可以对其进行再利用,海绵城市理论应运而生,正如其名,海绵城市的特点是让这座城市向海绵一样有弹性,因此也被称作“水弹性城市”。已经构建完成的海绵城市通常会在下雨的天气中进行收集雨水,并进行储存,当收集到的雨水需要被进行使用时,经过净化处理即可。因此在海绵城市实现的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海绵城市的实施必须要在对整个生态环境系统没有影响的情况下进行;第二个方面,如果出现了生态系统被破坏的情况,那么必须要寻找方法将其修复;第三个方面,在对城市进行实施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城市的雨水管控能力,通过先进的技术条件产生了海绵城市。最初的应用是为了解决一些城市或者是农村的污水问题,影响生态环境,后来逐渐的发展才变成现在对于降雨流水量的应用以及城市雨洪灾害的应用。在海绵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与其他产业共同进步发展,同时在整个构建的过程中,还要与科学技术相结合,使海绵城市管理逐渐完善[1]

  1. 海绵城市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

  1.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便开始进行雨水控制技术的相关应用,但是与现在相比较来讲,当时的雨水控制技术还不够完善,主要的技术应用为对雨水进行回收以及二次使用这些方面。但是最近几年,我国已经在雨水控制技术这一方面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并将调控和污染控制作为我国重点关注的内容。在我国,主要是将湿地公园进行重新构建,从而加强该城市绿地对于雨水的汇聚能力、蓄洪排涝的能力、净化生态环境的能力,同时使地下水更加充足。我国许多一线城市在参考国外经典案例并进行海绵城市管理应用过程中,也收获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1. 国外发展现状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在进行城市化的过程中都发生了许多问题,比如经常出现城市内涝灾害、淡水污染非常严重、水资源没有得到一个很好的利用率,过度浪费等情况。为了应对现存的问题,很多国家通过观察正常自然排水的方式,为自己的国家城市在应对雨洪管控方面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海绵城市便是因此逐渐发展而成。通过不断的应用以及城市不断的发展,许多国家城市通过此方法解决了非常多的问题。以发达国家中的英国为例,其建立了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简称SUDS,即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该理论是将雨水通过适合的方法进行管控,从而使城市最终能够实现水系统的循环。另外像美、日、德等国家也进行了相关的探究,并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1. 海绵城市具体构建途径

  1. 保护及修复水生态系统功能主体

首先从大的层面上来讲,对湖泊、河流以及农田、湿地的保护都是属于城市水资源保护的范畴之内,同时我国就目前来讲已经对水资源保护下的生态区实施了非常严格的保护。另外我国不但在重视保护生态环境,还在采取措施重点保护水资源的使用,并通过科学恰当合理的规划方案进行实施。其次,由于我国的法律法规在河道保护等方面的内容还不够完善,但是想要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的前提就是进行制度的保障,因此目前必须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使无论是国家还是人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因此应当将河道保护区合理恰当的进行划分,其他周边项目需要在开展前进行详细严格的审核程序,待相关部门进行审批通过以后,才可进行工程项目的实施。另外在河道周边不允许发生影响管控技术等相关事件,如若发生,必须受到相应的处理,例如出现污染水环境、对抗洪抢险产生了干扰、引起排水不畅通、对景观或其他设施产生了污染等情况,都必须要给予警告或者强制性的拆除。此外,我国河道治理的相关制度中,也明确提到对上述破坏情况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有效的修缮和治理。最后,不同城市的降水特点不同,需要根据其特点进行适当的截留、促渗等技术,防止多余的降水对城市造成影响

[2]

  1. 关于截留技术的重点及作用

第一,绿色屋顶技术。即通过利用植被的增加,使土层的厚度增加,同时植被种植的密度不同,类型也不同,进行合理的划分。第二,冠层截留技术。通过研究发现,很多植物群当中,植物的树冠、枝干等部位进行截留的效果也非常好,所以此方法对于提高城市的储水功能同样大有帮助。第三,促渗技术。这种技术通常表现为透水铺装,该方式的优势比较突出,常见的通常可分三个类型,一类是可渗透层,另一类是排水层,还有一类是过滤层。

  1. 绿色街道、停车场

绿色街道的搭建可以使地表以及地下的水资源能够得到一个有效的保护,既能够减少污染量,还能够有效减少污水对外的排放量。通常绿色街道都是利用透水铺装或者是增加其他植被的方式进行。另外目前,汽车在人们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通过搭建绿色停车场,机动车在出行时所造成的废气污染不但可以进行有效控制,还可以将污染源进行有效的处理。

  1. 调蓄技术

提到这项技术,必须要提出的第一个方法就是生态沟的建立。该方法是将自然情况与排水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系统,这种系统对于停车场或者道路等地的污染研究和控制非常有帮助。第二个方法就是雨水花园,这种方法通常共计四层,第一层是蓄水层,第二层是种植层,第三层是过滤层,最后一层是排水层。通过专业人士的研究,发现在半米至80公分的厚度时,效果是最好的。

结束语: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海绵城市的建设时必然的发展趋势,虽然我国目前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技术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但是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究钻研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善,定会使海绵城市不断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文清,高群英,欧阳汝欣.海绵城市理论发展沿革与构建思路探讨[J].现代园艺,2019(01):92-93.

[2]曾煜程.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J].中华建设,2018(0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