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分类管理难点与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3
/ 2

城市垃圾分类管理难点与对策分析

王海梅

聊城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工业化和互联网的推进在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垃圾围城”现象。2000年6月,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被确定为全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由此,我国开始了垃圾分类源头治理改革。2016年《“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首次将“分类回收”确定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这标志着生活垃圾分类从此成为我国城市治理的一个根本性原则。2017年3月,《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正式启动,46个城市列入其中,并明确到2020年年底,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关键词:城市垃圾;分类管理难点;对策

引言

中国长期粗放式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城市生活垃圾的总量和产量正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全国三分之二的大中型城市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尴尬局面。转变垃圾分类管理思路,通过源头治理、分类治理、技术治理、治理模式创新以及可回收垃圾再利用机制的有效结合,对于缓和与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具有直接现实意义。

1城市垃圾分类管理重要意义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和提高的同时,消耗量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因为这些垃圾的不断积累和增加,给我国的垃圾处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垃圾的种类包括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商业和工业垃圾等等,具有效统计显示,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每年要产生1.6亿t的各种种类的垃圾,农村地区每年要产生1.5亿t,建筑垃圾达到5亿t。中国的大部分垃圾处理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随着垃圾数量的不断增加,垃圾问题将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

2城市垃圾分类管理难点

2.1生活垃圾分类源头效果不佳

城市垃圾处理流程十分繁琐复杂,不仅需要各个政府部门的共同配合和努力,也需要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来共同完成垃圾的分类管理。垃圾分类处理问题上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关部门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不足,人民群众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强,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也知之甚少,并且由于垃圾种类的多样性,人民群众在实际投放中对于具体垃圾的细分,存在着误投或者投放不标准,这些都会影响垃圾分类的准确率,甚至对于后面垃圾的运输、处理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况且垃圾源头的分类处理并未覆盖城市的全部区域,还是主要以学校,企业,机关单位等为试点,并未形成全面的垃圾分类处理,所以垃圾分类的推广率和覆盖率并不高。

2.2资源回收利用率低

目前,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如易拉罐、报纸、塑料瓶、废旧电器等具有经济价值的常常被拾荒者捡走,高价值的有机构愿意回收,低价值的少人问津;而对其他具有资源价值或容易造成污染的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的处理,很多地方仍处于空白。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与再生资源利用应是“两网融合”的,但现实中这两张网的衔接时有断点、堵点,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良性的资源循环发展。

3城市垃圾分类管理优化对策

3.1完善配套政策

一是立法保障。从排放、运输、消纳和资源化利用四个方面建立完整的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制度,明确责任人、申报程序、核准条件等。在建筑垃圾分类管理、特许经营管理、收费管理等方面进行地方立法创新。依法根据工作需要对无证处理建筑垃圾、违规运输、偷倒乱倒等行为设定相应罚则。二是责任明确。明确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公安交警、交通运输、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规划等有关部门在建筑垃圾领域的监管责任边界,监管措施、处罚标准以及联动执法机制。明确建筑垃圾管理市、区、街道三级管理职责。三是规划设计。根据建筑垃圾处理处置需求,城市需配备渣土消纳场、建筑垃圾处理厂、装修垃圾处理厂等。三类设施规划处理能力均应保证与产生量相当。另参考苏州等地经验,建议城市配备建筑垃圾转运调配场(可为临时用地,建设标准相对低),为暂时不具备堆填处置条件具有回填利用或资源化价值的建筑垃圾分类暂存提供场地。四是完善特许经营管理制度。实施建筑垃圾特许经营,一方面,对特许经营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要求企业承担建筑垃圾公益性处理任务,确保建筑垃圾中低价值部分同样实现全量无害化处理。另一方面,保障特许经营区域内的建筑垃圾应来尽来、提供企业用地政策、重点推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市场应用、提供适当的建筑垃圾处置成本费,培育特许经营经营企业稳定发展,实现建筑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

3.2强化基础设施,推进源头治理

一是建立配套餐厨垃圾处理厂。目前,南宁市已经建立了一个每日可处理45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可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参观学习。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建设一个餐厨垃圾处理厂,基本满足餐厨垃圾处理需求。

二是强化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在市层面统筹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中转、终端处理体系,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逐步在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四个环节全面实施分类,落实源头、中间、末端全过程分类处理,彻底扭转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前期分类不到位,后期处理大锅烩”的问题。

三是重点推进实施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建立和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限制产品过度包装,督促企业回收处理超过使用周期的产品。促使宾馆酒店减少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创建绿色宾馆。开展废玻璃、废塑料、废木材及废布碎等低值可回收物分流分类处理,发动社会力量推进低值可回收物回收。

3.3垃圾分类全程跟踪检测系统

多年来,垃圾分类进展缓慢的一个原因与运输和处理过程中的混合有关。有些居民做到了垃圾分类投放,但垃圾清运工作人员将分好类的垃圾一起混装起来运走,导致居民分类意识能动性和积极性受挫。为此,上海市提出“不分类、不清运”的原则,并运营垃圾全程分类信息化平台。平台可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处置的实时数据显示、生活垃圾全程追踪溯源、垃圾品质在线识别三项功能。利用科技手段,获知垃圾清运车辆位置、清运垃圾重量等方面的信息。在清运车尾板、垃圾中转中心安装摄像头,并以人工智能对图片进行垃圾质量测定。结合追溯系统,可以检索出分类不正确的小区,判定责任方,杜绝“混装混运”。上海市在推行垃圾分类改革中依靠技术手段进行全程实时监测和责任方追溯,即以技术手段强化治理过程,对不合理的行为施以负向强化,这就有利于居民和垃圾清运人员共同践行垃圾分类,促进分类工作的全面推进。

3.4促进新技术应用,开展智慧垃圾分类

结合各地区实际特点配备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如智能垃圾袋发放机、加装数据芯片的垃圾分类箱、人脸识别智能可回收箱,以及智能垃圾分类云平台等。在试点中积累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推进智慧垃圾分类区域由小到大、内容由简到繁和标准由粗到细。但也要评估智能垃圾分类项目的绩效和可复制性,确保垃圾分类的低成本化。

结语

城市垃圾分类管理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制约因素,在政策制定和方案选择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其作用效果,充分考虑各个地区的消费水平、问题特点,要充分把握好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宋国君,张珵,孙月阳.基于源头分类和资源回收的城市生活垃圾理指标体系设计[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8(9):1074-1078.

[2]蒋敏.城市分类垃圾难点与对策[J].安全管理网,2020(1):13.

[3]杜倩倩.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进展、困境解析及建议[J].科学发展,2018(08):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