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乐学善学 引领深度学习 ——以《 3 的倍数的特征》谈提升乐学善学的深度学习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7
/ 2

关注乐学善学 引领深度学习 ——以《 3 的倍数的特征》谈提升乐学善学的深度学习策略

张富强

山东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里则街道定吕小学 256656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乐学善学”,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18条基本点之一。乐学善学的内涵如下: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为了实现提升学生乐学善学素养的目标,学习方式要走向自主探究、批判思维、高阶认知及情境迁移。而这些正是深度学习的表征。所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现召唤学习必须走向深度。经过两年的研究,以《3的倍数的特征》为例谈提升乐学善学素养的深度学习课堂实施策略。

  1. 深度学习应触及儿童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学科作为“枯燥学科”的优势代表,围绕触及儿童心灵、改变儿童数学观的设计需要首位先行研究。课伊始,创设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三人绑腿跑活动。询问:在决赛阶段有多少人参加这项活动?这些数用一句话概括怎么说?在多个例子中明确都是3的倍数。刚才我们已经说了3的一些倍数,但都比较小。下面老师说个大数,考考你们,看大家还能迅速正确判断吗?你们判断的太慢了。我们来个角色对调。请任意一个同学随便向我说个多位数,看我能否准确而迅速的判断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其余的学生来当评委用计算器算一算,判断我说得对不对。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内心产生:老师算的速度与准确度厉害,产生想象老师这么厉害的极度想法。此时,再去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才有滋味。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自信心。

  1. 深度学习应引发儿童主动参与,掌握学习方法。

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组织学生全身心积极参与,不把儿童作为知识被动接受填鸭式的容器,让学习真正发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慧在儿童的手指间流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关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去自主发现规律。研究中,给孩子们准备两类学具:一类为10根小棒、一张数位顺序表、一张研究单;另一类为一张1号研究单、一个计数器(备注说明:计数器时,只需用个位、十位上的珠子拨数就可以了。)

学生探究学习研究单

珠子(或小棒)的数量

摆(或拨)成的数

是否是3的倍数(是打“√”,错打“×”)

十位

个位

观察所用小棒或珠子的数量,你能发现什么?

为确保学生的主动参与高效,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在学生查看小组活动学具后,教师进行温馨提示:a.小组分工:操作员(1名)、记录员(1名)、计算员。每组任意摆8个数,每摆一个数,记录员做好记录。 b.填完表格后,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1. 深度学习应引发儿童追问思考,追求主动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因此我们的教学过程就应该鼓励学生不断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并能积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问题链、问题串中,教师与学生共同积极参与其中。当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学具感受到:小棒或珠子的个数正好是这个数的各个数位上数的和。如果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如果小棒的根数不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不是3的倍数。教师提出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大数呢?他们怎么判断呢?学生提出猜想: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数的和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不是3的倍数?对于提出的猜想,教师顺水推舟,让孩子们自觉进入验证阶段。验证:现在,你是否认为我们研究出的结论对所有的数都适用呢?那该怎么办呢?师:请同学们随意说出一个更大一点的任意数,用笔算、计算器检查一下它是不是3的倍数。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理解3的倍数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这样的学习过程,是科学的,对于以后孩子们进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由此可见,学生针对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综合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而展开的多元实践的过程。对教师而言,如果站在课程角度,追求的不是当节课的知识学生是否会,而是关注的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领,侧重于学生善学素养的提升。对学生而言,如果善于学习,就能够主动探索其中的联系,能够立足于简单的联结处发掘更丰富的联系。通过多重关联的发现,能够推动学生展开知识的多元实践,顺利解决问题。而学生也会立足于实践,促进思维的不断进阶,推动乐学善学素养呈现螺旋式的提升。

  1. 深度学习应关注儿童理解本质,理解学习价值。

吴正宪老师指出:把握数学的本质,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思维进阶,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刨根问底环节,让学生明确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与孩子们交流:爱迪生被人们尊称为“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中总爱问:为什么?天为什么会刮风呢?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问哪个为什么呢?接着教师用45来进行介绍。45中的“4”表示4个十,5个一。但是在判断45是否为3的倍数时,为何是4个一和5个一的和呢?从中发现本质的变化就是4个十为何可以看做4个一。教师借助于小棒让孩子们明确1个十(也就是1捆小棒)可以分出3个3,还剩1根。以此类推,4个十就只需要看4个一就可以了。在练习环节,设计的变式练习和应用练习也是紧密结合3的倍数的特征的本质设计。变式练习:想一想:看谁能用最快的方法判断出5169这个四位数是否是3的倍数。在刨根问底环节后呈现,学生能迅速想到:6、9可以不管,只想5+1=6,6是3的倍数,所以5169是3的倍数。应用练习为:测测你的智力:聪明的老板。一商场的售货员老鼠将卖了3台同样洗衣机的钱交给老板猫。猫数了数是4252元,说:“老鼠啊,你一定从中作了手脚。”你知道猫是怎样快速断定出老鼠从中作了手脚了吗?3台同样的洗衣机,所以售价应该是3的倍数。这样孩子们感受到知识的应用价值,才会对枯燥的数学认可,乐于学习数学,善于解决问题。

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长期开展数学探究学习活动,会非常有利于课堂重点的转移,学生能够由被动学习数学知识到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而这对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将大有裨益。深度学习是提升学生乐学善学素养的有效举措,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能够养成勤思考、勤实践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优化由认识知识、了解知识到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最终实现提升数学思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