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92
【摘要】城市是人类生态系统发展的常见结构体系。人类通过利用自然资源和工业设备,创造了现代化的人类适居环境,在无节制的向自然索取的背后,是生态环境不堪负重,逐渐退化、衰老、惨白的面孔。本文针对城市生态园区规划举措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基于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需求下,该规划对城市经济化建设、生态化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对应的可行建设方式,希望能够为对应的单位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生态环境敏感区;城市生态园区;规划探析
城市是人类高密度集聚生活的一种形态,也是人类生态系统中最复杂的类型。其具有多元化、依赖性、开放性以及动态化等特点。从生态建设角度来说,城市体系的建设是人类活动向自然环境干扰的行为;而从世界发展角度来看,城市也是人类物质文明高度集中的体现。目前,“城市生态危机”成为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面临的重要困难。在经济发展背景下,人类饮水不健康、矿资源枯竭、海洋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利益,研究城市生态和环境问题,对面临城市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意义。本文基于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的城市生态园区规划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应的单位提供参考借鉴。
城市具有社会、经济、自然系统负荷结构,是一个功能性和结构性统一的综合网络体系。针对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城市生态建设来源于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作用,如地壳运动和人类活动;生态环境敏感区即为存在潜在自然灾害,生态特征突出的地带。由于生态敏感区域属于多种生态过渡的交叉区,内部景观的内容复杂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外界的敏感度高,因此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也是维持现代城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关键点。城市生态敏感区域属于生态环境敏感区的一种,其属于人类城市生产、生活的一部分,可实现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美化环境等作用。
目前,城市生态敏感区域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类。
(1)城市边缘的农田。
(2)流经城市边缘或内部的地表水干流。
(3)城市内部以及周边的人造湿地、湖泊、内河网。
(4)城市以及周边植被体系较为完好的山体。
除此之外,城市建设也涉及到较多的历史街道、传统古村落以及历史古迹等,而城市在开发和保护这些敏感区域的同时,采用方式也多为建设“滨江花园”、“生态观赏圈”等,这些处理方式较为单一,综合性不明显。
城市生态系统有倒金字塔、复杂开放的居生态系统、适应性强的生态系统、人与自然生态复合系统几大类。
2.1倒金字塔
这一生态系统的顶端是人类,人类活动也是城市生态系统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关键区别。在城市生态系统构建中,人类是整个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群体。在人类结构体系中,也存在高消费人类数量大于低生产消费动物数量,大于原始生产者如植物、水产数量的问题,这是一种明显的倒金字塔结构。
2.2人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这种生态系统指的是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供给对象的,当自然环境超过承载能力范围时候,人类通过人工环境系统处理方式,建立一种新型的人工环境系统。如建设高层建筑来减少用地,建立人工生态湖等,以此来改善城市的环境,但人口密度过大,也会导致城市形成逆温、热岛效应等问题。
2.3自适应具有反馈调节功能的系统
自然界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倒金字塔的结构特殊之处。当自然界获得外界物质输入时候,其可以通过“形成代谢”实现自我调节,并为外界消纳一些废物、废气等,例如土壤降解无机物,大气循环,海洋净化等。但是城市的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和净化调节能力较弱,周边也存在较多的工业产业,城市中人类的活跃活动导致自然环境承载力失调,也容易抑制城市的反馈功能,严重时会导致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限制人类的生存发展活动。
2.4复杂的巨生态系统
城市的城市生态园区规划实际也是能源、资源调度的一种形式,城市作为区域的一部分,且可以调节该区域内的物质、能量、信息资源,实现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管理。
以上可知,城市生态园区建设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城市综合建设之间的关系。从生态建设角度来说,城市体系的建设是人类活动向自然环境干扰的行为。综合而言,一个理想的生态敏感区域保护下城市生态园区规划要以自然建设为主,规划人员需坚持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原则,充分考虑到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生产以及文明综合生态化关系。建立该体系,需要对应的设计人员将城市和生态敏感区域看成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并通过系统调节和控制,科学调度系统的社会、自然、经济等组分关系,最终实现系统内部的多功能调节目的。笔者认为应当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3.1城市生态恢复
基于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的城市生态园区规划要将整个规划项目看做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规划方要了解区域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特殊之处,建议坚持生态服务价值输出,以人类的生存发展基本需求为主,建立一个科学生存的主环境。
通产而言,人类和生态环境相关联的活动有自然生态保护、休闲娱乐以及生态居住等。要实现低影响、高保护的规划目标,规划单位要想掌握当地的生态状况,首先要了解园区的生态环境如地质、地形地貌、植株分布、近年来的自然灾害等;其次,要采用科学的生态修复重建区域措施,坚持恢复多种生态建设管理,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多项服务合理、科学、可行;最后,要保证已建工程的景观格局和服务过程相统一,坚持考虑不同区域的发展要素,不断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科学性。
3.2做好产品替代规划
城市生态园区多建设在城市周边的城乡结合部,其兼具郊区和农业产业发展双重特性,满足了很多用户体验农业生产,感受自然风情,如常见的种植园、农家乐等。这些产业结构保证了农村的社区网络建设,体现了农业生产的文化传承。总结几个城市生态园区的实践经验,产业替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迁出污染工业,依托园区生态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休闲产业。②改造农业生产技术,替代以无污染少污染的有机农业,发展农业观光项目使农业的三产化。③在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低强度高档生态地产开发。
3.3社会调度管理
城市生态园区的规划建设实质上是一些有条件的城市在当下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外部空间发展的一种形式,其对于生态园区所在地域而言就是一个社会转型的过程,为此进行的社会调控实际上涉及可持续发展中的社会公平,公正问题,主要焦点集中于:①合理环境容量下,取缔非法工业,做好部分村民外迁的补偿管理。②迁村并点规划中的居民点取舍问题。③村庄改造中具体实施政策问题。④社会转型中的社会面貌塑造,传统生活习俗等历史文脉延续问题。
综上所述,城市生态敏感区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每个城市应基于对发展和用地的需求,根据自身整体的景观空间特征,合理引导、协调发展,特别应注重发展新兴产业,充分利用调整产业结构的契机,完善城市布局,塑造健康良好的城市形态。
【参考文献】
[1]孔俊婷,李倩,李坤燚.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区规划建设与LID措施研究——以西安曲江新区核心区为例[J].建筑节能,2020,48(4):118-125. DOI:10.3969/j.issn.1673-7237.2020.04.023.
[2]叶斌,罗海明.城市规划应对特大城市公共卫生事件的几点体会[J].城市规划,2020,44(2):118-119. DOI:10.11819/cpr20201603v.
[3]韩晓锐.输电线路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07):32-33.
[4]周勃,任亚萍.生态城市建设中农业园区的区域生态规划研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5,25(4):112-114. DOI:10.3969/j.issn.1008-4916.2015.04.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