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市人民医院,四川省简阳市 641400
摘要 PICC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手段,其可以避免对患者进行反复穿刺的情况,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同时PICC的导管弹性较好,利于患者穿刺后的活动,并且保留时间长、操作方便且安全,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护理人员的压力,改善患者的皮肤穿刺状态。而神经重症患者就处于需要长期输液的状态,也成为了PICC主要针对的患者群体,随着PICC的不断推广使用,其弊端也逐渐的显露出来,例如:渗液等,为了做好应对的措施,本文则以神经重症患者为例,分析PICC穿刺点出现渗液的原因,并提出护理解决措施。
关键词 神经重症;PICC穿刺点;渗液;护理
神经重症患者经常是指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伤,对生命安全有着严重威胁的群体,例如:癫痫、脑出血、重度颅脑损伤、颅内感染等,同时,这类群体多数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不清楚的情况,因此,需要反复的使用注射药物进行治疗,其中常见的药物为:甘露醇、高渗盐等,而这类药物均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和刺激性,如长期使用,会使患者的外周浅表静脉出现塌陷、血管壁硬化、纤细脆弱的情况,最终导致穿刺困难,无法在患者需要急救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抢救措施,因此,PICC是必要的实施途径。然而在使用PICC置管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以及不良情况,例如:导管堵塞、血液感染、静脉栓塞、渗液、静脉炎等,而其中,渗液较为常见,同时还会增加护理人员的穿刺工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住院的时间,还易诱发医疗纠纷,因此,本文进行PICC穿刺点渗液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的分析。
PICC穿刺点渗液的相关因素
(1)营养不良
神经重症患者通常无法自主进食,只能通过肠内外营养支持来补充身体的营养所需,但是该方式的营养补充并不能使其水平达到正常的范围内,从而使得神经重症患者均有营养不良的情况,从而导致患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浆外渗,进一步导致周围组织浮肿,使组织液从置管穿刺点渗出,此外,由于患者身体的消耗程度大,营养吸收不佳,会使得患者的血管和皮肤的弹性变差,从而不能对PICC导管形成有效的包裹进行保护,从而渗液。
(2)穿刺部位
陈静, 马双, 刘丽娇[1]等学者认为,神经重症患者的配合难度大,易增加穿刺的难度,加上左侧静脉路径较右侧长,并且弯曲,所以如果选取左侧静脉路径,很有可能导致反复的穿刺,增加患者痛苦程度,还会导致液体外渗,因此在PICC置管时,应选取肘右侧肱静脉、正中静脉或者是头部静脉等。
(3)穿刺方法
牛元元, 李玉玲[2]等学者指出,在现代的临床上,穿刺方法经常以塞丁格法为主,虽然较传统的穿刺方法而言,降低了并发症,提高了置管成功率,但是却提升了渗液的几率。
(4)穿刺固定方式
现代临床上穿刺固定方式主要以“s”“C”型进行固定,但是由于固定的弧度和大小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该固定方式存在随意性,由于穿刺点的选取位置不一样,患者的活动幅度不一样,很容易因牵拉力增加,导致穿刺点固定质量不佳的情况,从而增加渗液的几率。
(5)淋巴管及组织损伤
当PICC置管过程中,如遇导管堵塞、反复穿刺等情况,就会损伤淋巴管,加上皮下脂肪少等情况,从而导致渗液的情况。注意,这种情况多见于身材消瘦的患者。
(6)纤维蛋白鞘的形成
范林燕, 盖圆圆, 周建新[3]等学者指出,由于PICC穿刺的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内膜,从而激活凝血系统,损伤内皮组织,最终使凝血酶和纤维蛋白数量不断增多,导致纤维蛋白鞘的形成,增加药物的回流情况,从而出现渗液的现象。
(7)导管
由于患者配合不到位,所以很难使PICC的导管达到理想的位置,同时还会使导管在血管穿刺点附近的破裂会导致穿刺部位的渗液。
(8)皮肤组织状态
当穿刺点附近的皮肤出现过敏或者是感染的情况,也会导致药外渗。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措施
(1)评估患者的病情:在进行PICC置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且完善相关的检查工作,尤其是对于患者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等情况进行掌握,之后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营养支持,再行PICC置管处理,以防止渗液。
(2)健康教育:对于意识还算清楚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PICC的优势,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选取合理的穿刺点和固定方式:在进行穿刺和固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首先,置管的相关流程需要严格按照置管的标准要求进行操作,选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保证无菌操作,并且尽量选取粗静脉、较直以及静脉瓣少的地方为主要的静脉穿刺点,其中主要以右侧静脉为首选,包括:贵要静脉、肱静脉。而扩皮的方式尽可能以纵切口为主,同时还要要求操作的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操作以及经验,以提高成功率。如果患者较为躁动,或者是配合度较低,可以适当的使用镇静的药物,而固定的方式尽可能以穿刺点的部位为主,调整固定的长度和弧度,并进行适当的加压包扎,叮嘱患者避免过度的牵拉,以避免渗液的情况发生。
(4)穿刺点护理:可以在穿刺完毕后涂抹防漏液膏、创口处敷料贴敷等方法对穿刺点进行处理,加快渗液的吸收,促进肉芽的生长,有效的保护创面,同时,敷贴材料的选取需要以穿刺点的大小进行决定。还需要使用浓度0.9%的不含防腐剂的氯化钠注射液或预充液对患者的PICC导管进行每1-2周的封管一次,且每次输注药液后,用20mL的生理盐水保留30min,然后应用正压脉冲式的方法进行封管,以有效的预防纤维蛋白鞘的形成,而对于导管破裂的患者来讲,需要确定破裂点,并使用裁剪更换连接器的方式进行处理,并进行冲管。
结语
结合本文的相关内容可以明确,PICC置管是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抢救手段之一,但是由于易发生渗液等不良情况,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治疗的时间,所以需要对发生不良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护理措施,使得护理人员在日后的PICC置管工作中,能够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保证PICC置管的质量,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静, 马双, 刘丽娇.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J]. 健康必读, 2018, 000(027):117.
[2]牛元元, 李玉玲.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降低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效果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035(005):1035-1037.
[3]范林燕, 盖圆圆, 周建新. 神经外科长期卧床重症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J]. 智慧健康, 2018, v.4(19):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