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四 〇 四医院 神经内科 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脑梗塞病人采取规范化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18.03~2019.10纳入86例脑梗塞患者开展研究。依据抛硬币法随机选出43例予以常规护理(A组),另外43例在A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护理(B组),评估两组护理效果。结果:B组病人经过干预,其NIHSS、MMSE、ADL评分及护理满意情况均优于A组(P<0.05)。结论:针对脑梗塞病人采取规范化护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规范化护理;脑梗塞患者;护理效果
脑梗塞通常表现为脑组织发生缺氧坏死所引起的不可逆损伤,主要是由于血管突然破裂或者病人体内栓子脱落移动至脑部血管引发阻塞,使得脑部血液短时间供应不足[1]。脑梗塞发病后治疗周期十分漫长,不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病痛,其神经功能缺损所造成认知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低下均对病人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故本研究将规范化护理模式实施于我院脑梗塞病人护理中,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深入探讨,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案
1.1基线资料
本院于2018.03~2019.10纳入86例脑梗塞患者开展研究。根据抛硬币法随机分为2组(n=43),A组男女比例23:20,年龄42~79岁,均值(60.54±5.72)岁;B组男女比例24:19,年龄43~78岁,均值(60.46±5.83)岁,以上基线资料(P>0.05)。
1.2方案
A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等,B组:(1)饮食干预:病人若伴随高血压症状,嘱咐其尽可能进食方式定点、定量,不要过晚进食,防止血压受生物节律影响而造成心脏负荷增加,为此需定时、定量进食;告知其于晨起或睡前饮用适量白开水,以促使血液黏稠度改善,从而降低脑梗死风险。(2)用药护理:脑梗塞病人除常规治疗外还需服用降压药,告知病人于最佳服药时间(早上6:00与下午14:00)用药;针对昼夜血压波动幅度较大者,减少睡前服药剂量,预防血栓;叮嘱病人切忌私自更改药物剂量。(3)作息干预:脑梗塞病人多伴随睡眠紊乱情况,因此护士应督促其早睡早起,必要时使用安眠药助眠。康复护理:在病人治疗过程中,设立康复护理专员对其康复锻炼予以指导,注意早期开展康复锻炼;被动锻炼开展期间,护士积极与病人家属沟通,共同协作完成病人卧床期间各关节、肌肉的按摩,避免肌肉发生萎缩,同时维持病人处于肢体功能位并采用T型板对其双足进行固定,防止足出现下垂症状;病情逐渐稳定后即可开展主动运动康复锻炼,护士应当根据病人实际存在的肢体障碍、言语障碍或思维障碍等而采取针对性康复训练;护士协同家属帮助病人努力完成日常生活中洗漱、翻身等各项行为,并依据病人真实状况进行阶段性康复目标制定,促使其康复效果提升、信心增强。
1.3观察指标
(1)病人恢复情况: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智力状态表(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进行评定,NIHSS分值越小、MMSE及ADL分值越大表示病人恢复情况越佳[2]。(2)护理满意情况:自制调查表,85分以上很满意,60~85分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不满意。
1.4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用( ±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运用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神经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两组干预前各项评分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过干预B组病人NIHSS、MMSE及ADL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神经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S,分)
组别 | n | NIHSS | MMSE | ADL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A组 | 43 | 34.95±2.37 | 27.54±2.51 | 11.65±1.21 | 14.27±2.48 | 40.82±5.72 | 64.85±7.04 |
B组 | 43 | 35.12±2.19 | 19.93±1.68 | 11.72±1.37 | 18.85±1.03 | 41.07±5.34 | 71.24±7.51 |
t | - | 0.345 | 16.522 | 0.251 | 11.184 | 0.209 | 4.071 |
P | -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P<0.05 |
2.2护理满意情况
B组护理满意度为93.02%,与A组81.40%相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护理满意情况对比[n(%)]
组别 | n | 很满意 | 一般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A组 | 43 | 21 | 14 | 8 | 35(81.40) |
B组 | 43 | 27 | 13 | 3 | 40(93.02) |
χ2 | - | - | - | - | 6.053 |
P | - | - | - | - | 0.014 |
3.讨论
脑梗塞发病几率正随着近些年人们饮食结构的巨大变化而逐年递增,使人民群众身心健康遭受严重危害,同时对家庭及社会增加负担。由于本病属于临床脑血管急症,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若未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及科学干预,病人容易出现后遗症或者终身残疾,且病死率较高。因此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规范化护理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根据路杨[3]报告显示,规范化护理管理可对护士的职责任务进行明确,从而改善脑梗塞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及神经功能,效果显著。本研究中,B组经过干预后,病人NIHSS、MMSE、ADL评分及护理满意情况均优于A组(P<0.05),考虑原可能为规范化护理中护士开展系统化饮食、用药及作息等综合护理,再由康复护理专员指导并协助病人完成被动锻炼、主动锻炼及生活锻炼等,可促使其康复效果显著提高。此外,由于夜间睡眠时期病人血压偏低、血流速度缓慢,此时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出现脑梗死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通过加强夜间巡视,能够确保及时发现病人异常状况。上述结论进一步证实规范化护理模式运用于临床治疗期间的脑梗塞病人中可以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脑梗塞病人选择规范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及认知程度,还可以促使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从而有利于护理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婕,张艳,安宏等.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的影响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6):103,107.
[2]曹晔.规范化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干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24-25.
[3]路杨.急性脑梗塞采用规范化护理管理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A4):20552,2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