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武训实验小学 252500
摘要: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审美情趣,音乐是我国基础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学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发展。那么,在音乐课堂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呢?本文将从利用生活用品教学,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拓展音乐教学内容,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创新课堂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有效发展三个方面出发,全面系统地分析音乐课堂下小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有效方法和科学策略。
关键词:音乐课堂;小学生;音乐素养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任务,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优化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进而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增强对音乐的喜爱程度,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然而,目前音乐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仍有教师过于关注技巧的训练,采用单方面传输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音乐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对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实质,利用好音乐课堂这个平台,积极改进与革新自身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一、利用生活用品教学,培养学生音乐节奏
生活为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创意,如厦门六中合唱团的杯子击拍伴奏《稻香》,英国组合Lulu and the Lampshades的击拍杯子的歌曲伴奏等,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充分借鉴这些富有创意的音乐伴奏。这些节目巧妙的用杯子配合拍掌来制造出镲、军鼓、底鼓的效果,从而打基础具有独特律动感的节奏。用杯子作为打击乐可以使小学生在生活的场景中进行学习,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音乐才华,寓教于乐。
例如,笔者选取了罗大佑一首节奏感较强的歌曲《童年》,对其进行杯子打击伴奏的编排。在课上,笔者让学生练习了杯子的基本击拍方法,对节奏的强弱变化与对应的分解动作进行了讲解。边示范边教学,引导学生试着加上拍手、跺脚等动作,尝试试着用多个声部为歌曲伴奏。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拓展音乐教学内容,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由于音乐课本的知识量是有限的,且课本更新的周期相对较长,仅仅凭借音乐教材上面的内容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具课本的知识有相对滞后性。教师想要整整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一方面,需要带领学生了解学习课本上基本的音乐知识,熟悉课本上的经典曲目,为学生普及基本的音乐常识;另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最新的音乐学术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同时把与学生音乐学习相关的时事为学生做一个普及。
例如,《东方之珠》,《化蝶》,《雪绒花》和《欢乐歌》等歌曲相对陈旧,学生由于没有亲身经历那个年代,很难产生太大的兴趣,倒是可以当作音乐常识作为普及。学生更喜欢比较流行的歌曲,有如毛不易的《消愁》,陈楚生的《招摇》等。教师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参与讨论学生所关注的音乐话题,在学习过程当中帮助学生进行音乐曲目鉴赏,一方面可以实现教学相长;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创新课堂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评价是常态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直接反馈,还能有效改进学生的音乐学习与教师的音乐教学。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应当重视并积极创新课堂评价的机制,转变过去单一的成绩考核和评价模式,善于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展开形成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与进步,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进而使学生明确音乐学习的意义所在,树立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达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最终目的。
例如,为了促进学生们的发展,让学生们更加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笔者创新了课堂评价机制。如,在演唱环节,笔者会为学生们提供单独演唱的空间,在学生们演唱结束后,笔者都会根据学生的演唱特点,对学生们进行评价,让每一位学生们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在课程结束后,笔者再根据学生们整体表现,为学生们进行打分。这样一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笔者通过创新课堂评价机制,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这一目标落实到常态音乐课堂中,通过利用生活用品教学、拓展音乐教学内容、创新课堂评价机制等策略的运用,来推动音乐课堂的优化,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真正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韵.分析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J].北方音乐,2019,39(17):165-166.
[2]田茜.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10):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