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上元中学 211100
摘要:新课改背景之下,初中教学更加重视对于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初中数学作为主要科目之一也在面临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基于“深度学习”的理论,本文提出了通过研学、展学、辅学三步走的策略来提升学习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前言: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和设计对初中学生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基础的数学知识外,还强调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为此,老师们开始探索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深度学习”的一般特征
顾名思义,“深度学习”即学习者能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联系,批判性理解和吸收新知识,在迁移应用、反思学习中发展高阶思维。一般特征包括:首先,要有批判性的高阶思维,能够不断审视自我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有效建构。其次是有高度投入的学习状态,以较好的学习动机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明确学习的意义,积极获取新知识。最后是以合理的知识迁移来解决问题,分析和把握所遇到的问题情境,灵活地将知识应用于不同情境之下,在实际问题中学会举一反三。
应用到数学学科的学习就是需要学生掌握足够多的数学公理和公式,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克服对数学的畏难心理,主动学习数学,爱上学习数学。运用已有知识完成对新知识的迁移性学习。以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数学为例,在学习了一般三角形的基础之上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从而更加了解三角形的类型划分。
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研学: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性
研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研究性,通过设置解决问题的情境,诱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和对答案的探索。其具体步骤首先是构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结构的问题,激发出自身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而后是鼓励学生自发形成合作小组,共同配合,释疑解惑,来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以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的旋转为例,教师首先结合授课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从水车车轮到风力发电机,从飞机陀螺奖到时钟指针,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都是旋转在我们实际案例,本次课程就是探索图形旋转中的知识。然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风车的每个叶片被风吹动,那这些叶片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在运动的呢?有没有什么部分是没有动的呢?通过这些设问使学生们进入思考,并结合自己个人的观察和已有的知识储备,为接下来的小组协作探究做好基础的准备。
随后教师把握好课堂节奏,适时地向已经进入状态的学生们抛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帮助刚刚一系列的思考与讨论有效地凝练成知识点。继而再将风车具象化为简单的平面图形画在黑板上,并提出问题:旋转角的大小是怎样判定的?这个问题难度稍高,教师于是可以建议大家进行分组探究讨论,力求充分发挥每个组员的能力。而学生们由于刚刚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不太可能一下子发现最终的规律。仅仅是认为平面图形上的一些重要的折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在旋转前后所形成的夹角的大小就是旋转角的大小。此时教师再引导大家对图形上任一点在旋转前后夹角大小进行测量,并辅以讲解,说明旋转角的对应点选取并没有限制这个知识点。小组内部出现分工,有人选点,有人测量,组员之间的配合写作能力增强,展现了集体智慧的效果,就能成功实现深度学习的第一步。
展学:以对比和借鉴优化思维品质
“展学”具体而言是一个评价和反思的过程,可以更好地促进和激发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拓展处更多的相关内容,继而通过上台进行展讲、被质疑、被补充等一系列环节来提升表达能力,增强信心并获得成就感,。展学的具体步骤包括在小组内部展示成果,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和演示,接受质询和提问;其次就是所有小组放在一起对比评价,不但能够强化集体荣誉感,还能在对比之中更加直观地发现自身的不足;最后是总结和反思,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
以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统计与调查”一课为例,教材上有一道例题,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收集全班同学各自喜爱的电视节目,面对杂乱无章的数据,教师可以将学生们进行分组,要求每个小组采取不同的方案来进行数据的整理工作,并在组内选出一名代表综合说说调查问卷的数据情况。教材上已经展示了三种方案,分别是划记法、条形图法以及扇形图法,教师在小组讨论开始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经验采取教材上三种方案之外的方法进行整理。如不提前说明,学生们极容易受教材影响而限制了思路。同时,经过各小组之间的对比,也能够集思广益,探索出更多的数据整理方案,比如环形图、玫瑰图等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各组代表进行评价时,对采取创新方案的代表予以适当鼓励和表扬即可,而最终的评价还是要根据代表的表达、操作等综合表现来给出结果,有效地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们在互相的对比和借鉴之中优化各自的思维品质。
辅学:及时反馈巩固有效查漏补缺
学习需要不断的反思和诊断,“辅学”的核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并结合实际来进行查漏补缺,在全面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耐心地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实现班级的整体进步,具体的步骤来说,首先就是要及时评价和反馈,教师在研学和展学的过程之中随时观察学生们的表现,一般来说,学生在讨论出答案或是公开展示之后都会产生一种求证心理,会非常期待教师的权威评价以增强自身的信心。其次就是要精准归因,最后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错误对症下药,及时辅导。
在实际教学苏教版数学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时,有部分学生会混淆反比例函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在被请上台展示绘制某个反比例函数的图案时,会受这一点的思路的影响而忘记绘制第三象限的图案。教师需要及时分析学生们出错的原因,帮助他们梳理清楚简单除法与函数之间的逻辑关系。又比如十六章的二次根式,不管是运算方法还是运算符号的绘制都与之前所学习的运算公式有着很大的出入,一般的加减乘除只需要遵循正确的运算逻辑即可,但是根式的运算则需要考虑被开根号的数字的范围,以及开完根号的结果的范围,但不少学生会忽略这一点。教师应仔细揣摩学生在运算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再对症下药,指出产生问题的关键所在,学生在接收到来自教师的权威反馈之后,更会对自己的思路进行反思和修正,以此通过反馈与被反馈的重复过程来螺旋上升式地达成深度学习。
参考资料:
[1]张开松. 基于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究[D].济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