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 江苏宿迁 223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研究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每个小组分别39例。结果:研究组分诊时间、急救时间更短,术后MESSS评分更低、ADL评分更高,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6个月后梗死再发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梗死再发风险。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性脑梗死;急救效率;生活质量
在脑卒中梗死之中,急性脑梗死大约占比70%左右,发病比较急、进展快且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以老年患者居多[1]。由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严重受损,给患者日常活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使其生存质量降低[2]。溶栓虽然能够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但是护理配合对患者预后改善所发挥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3]。鉴于此,本研究以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着重分析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于2018年04月--2020年04月接收。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予以分组探讨,其中一组名为常规组,另一组名为研究组。每个小组分别39例。研究组包括20例男性和19例女性,年龄50-77岁,均龄(62.3±2.9)岁;常规组包括22例男性和17例女性,年龄50-78岁,均龄(62.6±2.7)岁。各组基础资料经临床统计学检验,结果P值>0.05。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39例患者常规护理:接诊医师初步判断患者病情,护理人员按照医师嘱咐及时检查患者凝血功能,持续心电监护,CT检查头颅,同时低流量氧疗。
给予研究组39例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1)规范急救流程:成立急救小组,并对组员加强培训;创建通讯中心,旨在协调相关工作;完善预检分诊评估、转送、检查以及治疗等急救流程。制作跟踪表,全程追踪患者入院急诊到用药治疗这一过程。完善溶栓准备工作及相关护理配合图。护理人员收到急救电话之后,立即为患者腾出空床,让患者及时入住。启动绿色通道,接诊患者3min内,由预检护理人员初步评估患者病情,送入急救室,开启溶栓应急流程,联系各科室急救单元,以缩短患者急救时间,然后再协助家属办理入院手续。完善脑梗死患者急救内容,包括溶栓用药、护理规范、用药量换算表、体质量,同时准备好心电监护仪以及溶栓药物,让患者早日获得溶栓治疗。(2)急救与转运:患者入室后创建静脉补液通道,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给予氧疗;生化检测。护士长负责协调抢救工作,责任护士负责个体化抢救,并提前联系检查室,迅速转运患者到检查室进行头颅CT检查,然后将结果反馈给主治医师,围绕患者实际病情,排除溶栓禁忌症。确定患者存在溶栓指征之后,立即制定有效的溶栓治疗计划,再创建一条静脉通道,密切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以及心电,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治疗结束后将患者送入ICU。(3)积极干预患者、患者家属心理情绪,赢得患者配合以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讲解疾病知识、溶栓目的,叮嘱患者绝对卧床静养。观察患者大小便、皮肤黏膜、穿刺部位的变化,警惕并发症。围绕患者具体情况,鼓励其康复锻炼,以免关节肌肉障碍。
1.3观察指标
记录分诊时间、急救时间;术后24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以MESSS量表为主,总分8-45分,分值越高越严重;日常生活能力评估以ADL量表为主,分值越高越好;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梗死再发的病例数。
1.4数据统计处理
汇总并分析观察主体的研究数据,并利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用均数±标准差(x±s)表达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例数或构成比(%)表达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并用卡方检验。当P值<0.05时,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急救效果及生活质量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急救效果及生活质量对比
小组 | 病例 | 分诊时间(min) | 急救时间(min) | MESSS(分) | ADL(分) |
研究组 | 39 | 0.7±0.1 | 3.3±0.6 | 11.5±2.4 | 135.6±25.5 |
常规组 | 39 | 2.5±0.5 | 5.3±0.8 | 16.9±2.8 | 100.2±22.7 |
t | - | 12.638 | 17.103 | 20.659 | 33.558 |
p | - | <0.05 | <0.05 | <0.05 | <0.05 |
2.2两组6个月后梗死再发率对比
研究组6个月后梗死再发3例(7.69%);常规组6个月后梗死再发10例(25.64%)。组间差异显著(X2=13.055,p<0.05)。
3.讨论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由经验丰富、技术专业的特定医护人员组成一个急救小组,量化流程,节约时间,早日准备好溶栓,确保患者在最佳治疗时机尽快溶栓,以免患者脑内长时间缺血对神经功能的损伤[4]。本研究中,研究组分诊时间、急救时间、术后MESSS评分、6个月后梗死再发病例数均少于常规组,而术后ADL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说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增强医务工作者的时间观念,促使组员更加紧密的协作,规范化急救过程,突出各项工作的目的性,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治疗时间,早日解除受阻的血管,帮助患者快速恢复神经功能,并改善其生存质量,提高远期恢复效果[5]。
总而言之,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其急救效率、生活质量的影响更加积极,作用突出,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应用。
【参考文献】
[1]皮玲丽,李丹卉,谭薇,等.优化院前急诊护理及医疗处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发病后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6):55-58.
[2]梁钟琴,吴月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果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04):682-685.
[3]刘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9):158-159.
[4]邹洁,胡丹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08):40-42.
[5]申卫玲.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8):25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