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课文重点提高阅读效能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抓住课文重点提高阅读效能探究

洪妙斌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中心小学 523000

每一篇课文总有重点句子,不管是中心句也好,过渡句也罢,在课文中一定起到关键的作用,有的句子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也有起到归纳中心,画龙点睛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入研读教材,转变观念,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目的就是删繁就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收获教学效率的最大公约数。

一、聚焦过渡句教学,培植学生快速内容价值

在小学课文都是条理清楚,段落分明,重点突出,结构严谨。有的课文在结尾让学生通过阅读后很快掌握中心,有的抓住课文的过渡句进行阅读,很快掌握课文的重点,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好选择。如教《赵州桥》时,教师根据课文特点,抓住过渡句进行教学。

1、快速阅读,找出过渡句

为了更好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突破口,助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赵州桥》这篇课文的特点就是段落分明,过渡自然。为了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抓住过渡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快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阅读每一段的第一句是不是过渡句,然后按教师的要求认真阅读课文,当检查学生学习时,学生找出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为学习课文和提高学习质量作好铺垫。

2、引领探究,聚力学内容

过渡句在课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迅速掌握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过渡句作为学习课文的突破口,当学生找出过渡句后,教师启发学生:“你们看一看过渡句前半句在课文起到什么作用?再看后半句在课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认真去阅读课文,当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时,有的学生回答说:“过渡句前半句起到‘承上’作用,表现在第二段围绕赵州桥的‘坚固’来写,先写桥的长和宽,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左右有两个小桥洞,全部用石头砌成,这样设计既减轻大水的冲击力,又减轻桥身的重量。接着又提问学生“过渡句后半句在课文起到什么作用,学生更加努力学习课文的第三段,学生回答说:“起到启下的作用”。教师再启发学生这段主要围绕来写,学生回答说:“围绕‘美观’来写,写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当学生回答后,教师肯定他们的回答,赞扬学生对课文学得好,学得很活泼。由此可见,教师采取抓住过渡句教学,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对赵州桥“坚固”认识更加深刻,对赵州桥“美丽” 认识更加丰满,不仅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而且让学生收获阅读的最好成果。

二、聚焦中心句教学,提高学生高效阅读潜能量

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高效阅读潜能量就是要他们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细细品尝中体会重点句子的意蕴,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所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中心阅读,因为中心句是课文的灵魂,也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课文和掌握的学习要点。在教学过程中要舍去课文的枝叶,保留课文的主干,聚焦重点,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掌握中心,突出教学主题,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努力现实和提高教学高效课堂。

例如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师通过先让学生阅读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中心句,再深度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重点阅读的基础上很快找到中心句之后,教师再启发学生认真理解“圆明园不仅是林园艺术的瑰宝,还是建筑艺术的精华”中心句,学生抓住重点词“艺术瑰宝”和“建筑精华”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建筑精华”,作者引导学从两方面厚度理解:一是抓住仿照各地名胜古迹建造的,引导学生品尝课文中描写“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建筑,为了让学生对这两个园林的进一步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出示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安澜园的美丽景色,领略苏州狮子的自然景色,更好地了解建筑艺术的精华。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用多媒体展示仿照“西洋景观”建筑,通过引导学生看多媒体出示的建筑后,使学生体会到这些建筑艺术的高雅和高尚的风格,从中体现到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和艺术养素。再引导学生抓住“艺术瑰宝”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掌握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自先秦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清、明历代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教师有目的出示一些书画,如唐三彩、猴头等等,让学生看见这些历史文物,体会到这些艺术精品,不仅是在国内名扬,而且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瑰宝精华所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物,保护祖国文物,为祖国文物发扬光大,更加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的祖国强烈的思想感情。

三、聚焦总起句教学,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助推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品尝理解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文质兼美,语言生动,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这是一篇很值得学生学习的好文章。教师在教学时抓住总起句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品尝、感悟体会作者运用修辞方法的人格化,体会思想内涵,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快速朗读,理解内容

为了让学生快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能不能从总起句中学习课文?学生阅读后将总起句在书本上用“——”画出来?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文,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将学生回答的总起句板书在黑板上

(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2)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3)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4)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5)秋天的雨,带给大地是一曲丰收的歌。

当学生后,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归纳,理解这篇课文围绕秋天的雨是从五部分来写,每个部分用总起句来告诉读者。由于学生很快掌握总起句,也就等于基本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学习课文夯实基础。

2.深度学习,提高质量

学生阅读课文之后,教师必须借助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到理解,认真正掌握主要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从表面写秋雨,到实际赞美秋天。下面以《秋天的雨》第二段教学为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后抓住总起句,再找总起句关键词,理解“五彩缤纷”意思是什么?学生很快理解“五彩缤纷”意思就是各种不同的颜色。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课文指是什么颜色?学生回答说:“有红色、黄色、紫红、雪白。”教师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更深度学习理解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树像一枚邮票,飘哇飘啊,飘来了秋天的凉爽”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有的学生说:“把红红的枫树比作一枚邮票,说明作者独具用心,把人们带来凉爽的秋天,表达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这时,学生由讲述到想象,再由想象到看见。于是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到秋天是一幅幅妙趣横生、绚烂多彩的图画;欣赏到是秋天的美丽的,秋天是成熟的画图 ;欣赏到是秋天是愉快的,是秋天丰收的情景画图,激发学生张开翅膀去拥抱美丽的秋天。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方法为引领,聚焦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学习方法,学习时先找出关键句子,再对句子进行品尝学习,理解作者表达情感,让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更加圆满丰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