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覃塘区石卡镇方竹小学 537115
摘要: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从而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而且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管理民主”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 班级管理 学生自我管理 提高能力
班级管理一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之一,其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管理工作,更影响着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利用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从而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而且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管理民主”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因此,我认为“小组合作”不仅适用于教学实践,更适合于班级管理。
一、小组合作利于班级管理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集体荣誉感很强,小组合作不仅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而且让整个班级管理全与小组挂钩,从学习到纪律、卫生、活动等等。每个小组是一个整体,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都关系着小组的荣誉,通过这样捆绑式的管理,实现了学生间的相互管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达到学生自律的目的,使整个班级的管理不再用老师过多的干涉,也能有条不紊,秩序井然。
二、小组合作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小组的组建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公平竞争的前提。在组建小组时,最重要挟是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得力助手,选好组长直接关系着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因此在小组组建中,先在班中选出能带头、有威信、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当组长,然后由小组长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口才,邀请自己挑选的同学加入自己的小组,同学也可以毛遂自荐,向组长报名,加入自己喜欢的小组。当然在一个小组中,假如有某个屡教不改的学生,组长可向班主任申请,将他开除出小组。
(二)建立小组竞争的评价机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只有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要有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相应制度来约束和评价。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广泛听取班干部、学生的意见,然后由班干部针对自己所管的方面制订出相应的制度或要求,然后将班干部制订出来的班规逐条让合同同学讨论,形成本班的管理制度,这样制订出来的班规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强,学生也较容易接受。
班规制订出来后,就必须实行。由值周班干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在每周一的班会课对各小组的积分进行公布,并评出 “最佳小组”,“最佳小组”的组员每人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加分。而组员的评价则由组长根据班规进行考核,每周得分最高的学生被评为“最佳组员”。这样的班级管理既能促进组间的竞争,又能促进组员之间的相互竞争。
三、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成效
(一)培养合作意识,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首先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二)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与小组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展示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从而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减轻班主任负担。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班级小组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既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又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符合现代的教育管理理念,真正使班级管理纳入素质化的轨道,是值得尝试的班级管理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