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大附中明珠校区,吉林 长春 130022
摘要:中学阶段,把握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初中阶段心理健康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男女生对彼此间的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变化不理解,很容易产生矛盾,这不仅会影响同伴关系,同时也会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因此,本课从发现身边的性别差异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差异背后的心理原因,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不足,接纳与包容不同的性别行为。
关键词:青春期;异性交往;性别差异;活动设计
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乎别人的看法,渴望被人理解,面对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分析和评价,也表现的特别敏感。对于即将进入初二的学生,由于异性同伴交往中的不理解,男女生之间竞争远远大于合作,易形成对立的局面。如果能够及时地对他们进行青春期教育和心理辅导,就可以对他们所面临的困惑加以引导,使他们正确地与异性进行交往,健康地成长。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并接纳性别间的差异,帮助对性别差异关注的学生解决困惑,为不同性别学生间的和平交往提供方向,从而促进学生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和相互尊重。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了解性别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了解性别差异的科学依据。
(二)能力目标
能够辨别真实的性别差异;
认知促进异性交往的优秀品质。
(三)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性别意识的发展与性别差异,引导学生尊重彼此间的差异,明确异性交往的意义。同时,基于提出的优秀品质,反思自身,相互欣赏,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和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性别差异的体现;
认识促进异性交往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与反思,认知促进异性交往的优秀品质,形成积极的异性交往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 教师提问:本节课之前,老师收集了全班同学的照片,下面我们就来猜一下,屏幕上照片中的人物都是谁?
(教师在课前收集学生小时候的照片,学生的性别无法依据照片呈现的信息进行猜测。)
2. 教师对比学生在看到照片和知道照片对应的学生时的反应;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判断的?”
(教学意图:通过学生照片,让学生更易体会到性别意识发展过程的变化)
(二)性别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1. 教师提问:“你是什么时候(怎样)意识到你是男生还是女生的呢?”
2. 讲解性别意识发展的变化
(1)2-3岁幼儿期:出现性别认同,认为性别可变,改变外在形象即可改变性别。
(2)10-20岁青春期:性别意识发展的高峰期结合事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性别意识的不同时期。
(教学意图:让学生了解性别意识发展的不同时期)
(三)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
1. 给学生出示网上流传的男女生差异。
2. 教师提问:“在大家的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明显的性别差异呢?”
3. 教师从科学上解释男女生差异(语言、情绪调节、表情识别、第六感、视觉空间),并通过生活上的举例,加深学生的体会。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性别差异是存在的;澄清真实的性别差异;从科学上解释性别差异产生原因。)
(四)不同性别欣赏及不欣赏品质列举
1.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写下在平时交往中欣赏的和不欣赏的行为;
2. 以小组为单位,将讨论结果贴在黑板上并派代表进行说明;
3. 列举上一届学生写出的结果,让学生进行对照反思,与学生一起总结共同点。
(教学意图:澄清异性交往中正确的行为及观念。)
(五)课堂小结
教师强调重视性别差异存在的同时,要反思自己在异性交往中的行为,发展优秀的品格优势,互相尊重消除隔阂。
(教学意图:强调性别间不仅存在差异也存在共性;引导学生理解异性交往的意义;强调不同性别间需互相理解,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和谐的交往。。)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性别差异的体现,同时反思自己在异性交往中的态度和行为,能够在今后的交往过程中多加注意和改善,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课程导入选取本班学生儿时的照片,从自己的生活入手,体会性别自我意识的发展变化;课前,笔者倾听了许多学生关于性别差异方面的事例,在讲解有关性别差异的科学依据时,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如在语言方面上,列举不同性别学生相约出去玩儿的对话,学生会自动联系到自身生活,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课程后半段以学生为主体,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性别差异进行呈现,由于学生对这一话题兴趣度较高,且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呈现过程中的把控还需加强,在最后反思及总结部分,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本节课的课程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 李梦婷.性别方程式[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21):36-37+41.
[2] 关薇.试论初中阶段青春期心理教育的新切入点[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20(0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