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新世纪学校 266000
摘要:如今,教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人们不再仅仅关注对学生的文化知识的教育,也开始关注对学生多方面素养的培养。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扩充教学任务,将行为习惯的培养也纳入自己的教学范畴内。但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小学教师有必要秉承着持之以恒的态度,采用针对性的策略,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谈一谈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同胞们提供有效地借鉴。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教学策略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发展阶段,此时他们还没有固定的行为习惯,也缺乏良好的思维,很容易被坏的行为习惯所影响,从而阻碍他们的发展和进步。面对这种现象,小学教师有必要意识到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关注学生的特性,采用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行为举止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处在学校,所接触的成年人往往是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应该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行为举止,使得自己良好的行为能够影响学生,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如,在某次上课的时候,笔者发现自己将教学资料忘在办公室了,但是自己又不能离开课堂,于是就让班级上的学生帮忙取一下。在让该名学生帮忙取得时候,笔者会将“麻烦”这两个字融入到自己的话语中,尽量的使自己所说的话更为礼貌。在学生帮笔者取完教学资料后,笔者便会对学生表示谢谢。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语,让自己的所说的语言能够具有礼貌性的特点。再比如,如果笔者发现教室的地板上出现废纸时,会主动性的将该废纸捡起来,并让学生看到笔者这一行为,从而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爱护环境、随手捡垃圾的行为习惯。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十分的大,教师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行为举止,因此影响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学习教师的一言一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渲染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氛围对学生影响十分的大,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良好的班级氛围的渲染。
笔者在平时的时候就十分注重良好的班级氛围的渲染。如,笔者会注重黑板报的利用,使得学生能够被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黑板报,让学生所制作的黑板报能够以“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题,从而让学生能够受黑板报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笔者会创建一个“文明、礼貌小标兵”的称号,每周笔者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估,将这个称号给与行为习惯表现良好的学生,并因此给与该名学生一定的奖励。在笔者的引导下,班级上的学生都像成为“文明、礼貌的小标兵”,因此都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将文明、礼貌落实到实践中,从而让学生逐渐地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比如,笔者会开展“文明知识我最懂”“礼貌用语我最行”等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使得学生在竞赛活动中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之,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良好的班级氛围的渲染,使得学生能够融入到良好的氛围中,让学生因此能够不知不觉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校合作,使学生接受良好教育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行也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使得学生能够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下,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十分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如,笔者会多多开展家长会,在家长会中邀请专家进行演讲,向家长普及有关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的知识,使家长能够意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让家长能够对自己的孩子实施正确的教育。如,笔者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有一名学生家庭环境比较好,因此经常与同学攀比,欺负家庭环境不好的学生。针对该名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与该名学生家长进行了及时的沟通,委婉性的向学生家长说了说他们的孩子所存在的问题,使得家长能够关注自己孩子所存在的问题,让家长能够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和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家长能够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而改变该名学生所存在的不好的思想和行为,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好地发展。
综上,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十分的大,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为人增添魅力,使得人具备良好的耐心和恒心。因此,小学教师有必要关注正在发展阶段的一年级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雷复生.理性养成 智慧教育——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新校园(中旬),2018(03).
[2]石婷.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