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旁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开胸单肺通气手术镇痛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02
/ 2

胸椎旁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开胸单肺通气手术镇痛效果研究

张晓琴

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 安徽省 宣城市 242000

【摘要】目的:分析开胸单肺通气手术中开展胸椎旁阻滞与全身麻醉复合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17.10~2019.10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肺癌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开胸单肺通气手术,抽签方法实施分组分析,33例实施腰椎旁阻滞与全身麻醉复合麻醉的患者纳入实验组,33例实施硬膜外阻滞与全身麻醉复合麻醉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2种麻醉方式的实施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相对比于对照组,实验组在咳嗽状态下,12h、24h、48h患者VAS评分降低明显,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开胸单肺通气手术中开展胸椎旁阻滞与全身麻醉复合麻醉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建议推广。

【关键词】开胸单肺通气手术;胸椎旁阻滞;全身麻醉;硬膜外阻滞;镇痛效果

肺癌在临床上治疗一般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开胸单肺通气手术作为一种常用术式,具有较大的创伤性,且伴有剧烈的疼痛,尤其是术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实施有效的镇痛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麻醉方式直接关系到镇痛效果,硬膜外阻滞与全身麻醉复合麻醉为常用的麻醉方式,具有较大的麻醉风险,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我院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胸椎旁阻滞与全身麻醉复合麻醉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本次研究对其镇痛效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分析内容和结果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分析对象选择于2017.10~2019.10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肺癌患者66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开胸单肺通气手术,抽签方法实施分组分析,33例实施腰椎旁阻滞与全身麻醉复合麻醉的患者纳入实验组,该组患者男女例数分别为20、13(例),平均年龄为(51.65±4.18)岁(35~75岁);33例实施硬膜外阻滞与全身麻醉复合麻醉的患者纳入对照组,该组患者男女例数分别为22、11(例),平均年龄为(52.06±4.20)岁(33~74岁),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临床基本信息,对比数据差异性并不明显(P>0.05),显著提升本次研究可比性。

方法

2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其脉氧、血压、心电进行常规监测,对静脉通路进行开放,对咪达唑仑0.03mg/kg进行静脉推注,待10min之后2组开展相应的麻醉方式。对照组患者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置患者于侧卧位体位,对椎间隙(对应开胸肋间隙)进行选择,消毒穿刺位置皮肤,硬膜外穿刺于胸椎棘突旁,向硬膜外腔进入之后,置管于头侧,3m深度;对利多卡因5mL进行注射,罗哌卡因(0.375%)5mL注入在5min之后注入,待5min之后,罗哌卡因(0.375%)5mL注入在5min再次注入,最后罗哌卡因(0.375%)再次应用于关胸之前,对硬膜外镇痛泵进行连接,将罗帕卡因(0.18%)250mL输注,30min锁定时间,8ml/L为剂量[1]。实验组患者实施胸椎旁阻滞麻醉,置患者于侧卧位体位,对上一位椎间隙(对应开胸肋间隙)进行选择,应用彩超,探头设置12MHz,消毒穿刺部位,对长轴平面技术进行应用,在超声辅助下定位穿刺点,对椎旁间隙图像进行获取,利多卡因于探头外侧实施局部麻醉,并实施进针,在超声辅助下达到椎旁间隙,血回抽,无气之后,罗帕卡因(0.375%)0.3mL/kg注入,然后将硬膜外导管置入,与针尖相比深度大于2~3cm,罗帕卡因(0.375%)5mL应用于关胸前,对椎旁止痛泵进行连接,将罗哌卡因(0.25%)250mL注入,30min锁定时间,8mL/h剂量[2]。2组均在30min之后开展全身麻醉,依托咪酯0.5mg/kg静脉注入,芬太尼5μg/kg,罗库溴铵0.6mg/kg,等待3min之后,将双腔气管导管置入,在手术过程中将阿曲库铵以每分钟1~2μg/kg持续泵入,对TCI靶控对5μg/mL丙泊酚进行输注,对40~60BIS进行维持[3]

评价指标

对2种麻醉方式的镇痛效果进行对比,咳嗽状态下患者VAS评分,利用视觉模拟疼痛自评量表,0~10分,分数越低疼痛越轻。

统计学分析

2组对比数据处理和分析均选择版本为SPSS21.0的软件包,验证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分别以t和X2为方式,统计学意义判定以P<0.05为标准,表明对比数据差异性明显。

2 结果

相对比于对照组12h、24h、48h咳嗽状态下VAS评分为(2.9±0.5)分、(3.5±0.6)分、(4.2±1.1)分,实验组在咳嗽状态下,12h、24h、48h VAS评分为(1.4±0.5)分、(2.0±0.5)分、(2.8±0.7)分患者VAS评分降低明显,对比差异性明显(t=12.1861、11.0327、6.1682,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神经阻滞技术在近些年来应用超声技术进行辅助,尤其是胸椎旁阻滞,定位较为准确,可对椎旁间隙进行清楚显示,伴随患者呼吸变化患者胸膜影(高回声)发生着变化,在超声直视下,在椎旁成功注射局麻药物,防止过深进针,而损伤患者胸膜[4]。椎旁注入利用特定部位阻滞,主要部位为交感神经丛和肋间神经(多个节段),较小影响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具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和麻醉效果,在开胸单肺通气手术中与全身麻醉复合麻醉,可发挥较好的麻醉效果[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硬膜外阻滞与全身麻醉复合麻醉相比,胸椎旁阻滞与全身麻醉复合麻醉镇痛效果较为明显。

综上所述,开胸单肺通气手术中开展胸椎旁阻滞与全身麻醉复合麻醉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利,高东艳,刘伟,陈慧清.单肺通气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内分流率和claudin-4蛋白的影响[J/OL].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20(01):105-108.

[2]王彬彬.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时单肺通气的临床麻醉分析[J].医学信息,2019,32(24):113-114.

[3]李丽华,马跃媛,宋凤香.胸科手术麻醉中双腔管插管单肺通气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18):89-90.

[4]周鸿丽,欧阳婷,白毅平,王晓斌.单肺通气期间使用不同呼气末正压通气值对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9,41(16):1754-1759.

[5]张长满.胸椎旁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开胸单肺通气手术镇痛效果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9,25(04):460-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