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27
/ 2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探索

杨建收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中心小学校 644000

摘要:小学数学教材中,增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内容,展现了国家对学生的实际解决能力的要求提升了。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十分抽象,而学生在理解上的不足也影响到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展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教学的模块中,本文将给出一定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

小学数学问题对应着多种解答方式。这一门课程的开展,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创造和发展提供有效帮助。一题多解,发散性的思维,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树立起数学框架,理清思路,扎实基础。为此教师也更需要注重一些数学方法的运用,比方说建立数学模型,树立数学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一、建立数学模型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抽象,从问题中抽取共同点,进行数学建模。在小学应用题中往往会给出一定的生活情境,学生需要从题目文本中拣选有用的材料,运用生活常识,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联系已有的知识和模型,在遇到下一个类似的题目时有一定经验可以解决。通过建模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实际能力。

在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出优质的同类题目作为专项训练。题目之间的联系可以比较紧密,难度呈一定梯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使学生解决系列问题的时候,自然而然也能够发现当中的相同点,进而逐步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为学生能够较轻松的理解数学模型的概念,教师在课堂上也应为学生树立该模型打下铺垫。教师需要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分析。比方说在小学三年级数学中,学生将会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并有解决问题章节为学生灵活运用数学能力提供指导。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将已有知识与新课程进行联系,从个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到两位数与个位数之间的加减法计算,再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层层递进。在该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些运算之间的关联与差距。基于对数学问题根本性的认知,学生也能在实际运用中树立起数学模型。

二、树立数学知识框架

数学知识的框架建立是很多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困难点。扎实的数学框架能够帮助学生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建立联系。一个完整的框架也能为学生提高思维发散能力,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就可能有不同的思路。而数学知识框架就像一个地图一样,为学生提供了思路。

小学生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一些图形的概念比对数的概念更为敏感。而在小学阶段,就已在教材中涉及到了几何的学习。比方说在学习时分秒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用角的知识来解释一些数学现象,以辅助学生计算。这是因为钟表在运转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角,指针指示过程正能体现角的定义,可以将其理解为角的定义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接受这一观点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灌输这个内在联系的概念,以幫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和时间的关系,进而建立数学框架。

教师在课堂上应格外注重前后知识的关联,扩宽自己的思路。而常用的数形结合的策略,也与知识框架的建立密切相关。在一些生活情境的应用题中,往往存在比较复杂的数据关系。学生在深刻理解知识内涵,有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后,就可以将文字上的数量关系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使之清晰明确[1]。如何对问题进行抽象化表述,如何进行简单化、形象化处理,都需要学生对数学本质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而胜利数学知识框架正好能够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建立知识联系。有利于学生深入浅出的学习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师应逐渐扭转对课堂的刻板认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进行教学,营造问题解决氛围[2]。为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数学是自然的学科,为此很多数学知识可以从生活中得到提炼。比方说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发言,以课桌等生活中可接触到的长方形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算出周长。学生在指出用尺子量四边边长再相加的时候,就已经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如长方形对边的长度是一样的,正方形的四边长度一样,以简化学生的计算。

在上述例子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时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解决途径,并给学生动手尝试的机会。因为,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1],通过观察得到结论,所以,教师不能在学生真正动手操作前提供太多的指导,以避免局限学生的思维。在学生创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对学生做出消极而绝对的评价,而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给出提示,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一个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有很多解决策略,为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想出一种解决途径的基础上,还可以运用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2]。

四、结论

本文从建立数学模型,树立数学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三个方面为教师提供了策略与举例。合理的运用问题解决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资料

[1]白先玲.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策略探讨[J].成功(教育),2013(23):70-70.

[2]庄景霞.问题解决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14):255.

[3]于少儒.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87(1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