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恢复及预后效果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9
/ 2

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恢复及预后效果的影响研究

潘巧燕 郑美仙 颜雅燕 李普明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医院 362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功能恢复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就诊编号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及参照组(39例),两组患者均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效果进行评定比较。结果:伴随手术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均不断升高,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研究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预后优良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提高预后效果,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在围术期开展。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康复护理;髋关节功能;预后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应用于髋关节功能严重受损或病变患者的常见术后,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日常活动能力[1]。该术式在临床的应用已较为成熟,而目前诊疗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术后恢复效果与效率受个体化差异的影响较大,早期康复护理是针对功能异常患者的一类较为新型的护理模式,近年来我院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逐渐推行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本次研究纳入部分患者就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男41例,女37例,年龄39~78岁,平均(65.71±3.29)岁。根据患者入院就诊编号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及参照组(3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参照组: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规护理,完善健康教育,就饮食、体位进行干预,术后2周左右根据患者手术恢复情况开始进行功能训练。

1.2.2、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术后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促进排痰,同时为患者进行双下肢的按摩,轻度旋转踝关节,定期为患者进行翻身及皮肤清洁护理,于双下肢放置适宜软垫,预防褥疮。术后第二天为患者进行关节静止的双下肢的肌肉收缩训练,同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坐起及坐位练习。术后3~4天左右开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坐位拄拐站立,站立过程中保持健肢负重,站立时间宜循序渐进延长,以患者不感疲惫为宜。术后7~10天指导患者进行拄拐步行训练,运动量逐渐增加。出院前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并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进行介绍,告知患者日常自我训练的重要性,定期通过电话或上门的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掌握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就家庭康复训练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指导。

1.3、观察指标

1.3.1、髋关节功能评定[2]: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分值范围0~100分,其中≥90分为优良,<70分为差,评分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1.3.2、预后效果评定[3]:于术后12个月对两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预后效果进行评定,其中优:无疼痛不适症状,未见手术相关感染情况,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症状;良:无疼痛感染症状,步态正常,髋关节功能显著改善;中:伴轻微疼痛不适,无感染征象,伴轻度跛行,髋关节功能有所恢复;差:髋关节功能未见明显改善,伴明显跛行,疼痛情况较为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结果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低,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伴随手术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均不断升高,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研究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 `x±s)

组别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

研究组/39

43.84±5.10

74.18±6.01

82.19±4.72

86.32±3.19

参照组/39

44.50±5.47

62.39±4.82

73.57±6.23

79.51±5.27

t

0.249

8.416

7.434

5.310

P

>0.05

<0.05

<0.05

<0.05

注:于术前相比,P<0.05;与相比,P<0.05;与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预后效果比较:术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预后优良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中差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手术预后效果比较(例 %)

组别

优良率

研究组/39

21(53.85)

16(41.03)

2(5.13)

0(0.00)

37(94.87)

参照组/39

14(35.90)

13(33.33)

10(25.64)

2(5.13)

27(69.23)

c2

6.527

P

<0.05

3 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功能障碍性病变的首选方式,在修复髋关节功能、减轻局部疼痛、恢复行走功能方面效果显著,临床诊疗中以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等患者多见,术后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期康复护理主要为患者术后早期提供较为专业的康复护理计划与指导,主要以运动训练为主,术后重视排痰、肢体按摩及皮肤清洁护理,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风险,术后第二天即协助患者进行床上坐起训练,术后第3~4天开始进行拄拐健侧站立训练,运动训练的强度逐渐增加,于术后第7~10天左右开始进行拄拐步行训练,实现术后早期不同阶段的针对性康复训练指导。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伴随手术时间的延长,髋关节功能均在不断提高,而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同时术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预后优良率达94.87%,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提高预后效果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均有较为显著的积极作用,值得在护理工作中采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俊,衣静,胡月婷.康复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及自理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25):2839-2841.

[2]沈晓玲.康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82-85.

[3]吴晓芸,李叶,林莉,等.综合护理配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