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潭区人民医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脑血管病是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的病状,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且很难完全痊愈的特点。脑血管病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所造成的脑部损伤的病症,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脑血管病患者在我国出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也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中国脑血管病防治的研究现状着手,分析影响脑血管病的因素,从而提出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策略。
1中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现状
现阶段,脑血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同时也会给家人和社会造成许多负担。据调查显示,每年我国脑血管发病会达到250例左右,而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达到150万例左右,由此可见,脑血管病不容忽视。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脑血管病的治愈率不断增加,但发病数量也呈现递增的趋势,政府针对此情况必须要格外的重视。根据数据显示,目前造成脑血管病发生率升高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加上不良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同时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年龄已经成为脑血管发病率的一大客观因素,这就要求相关机构和职业必须要做好防护和护理措施。
2影响因素
2.1不可干预因素
脑血管疾病不可干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和低出生体重等,尽管这些因素不能干预,但尽早被人们所认识也能起到分辨和防御作用,第一,据研究显示,超过55岁的人群,年龄每增长10岁,患脑血管病的概率相应的增加1倍,年龄已经成为脑血管病患者一大不可跨越的障碍;第二,不同性别之间也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女性患者比男性发病患者的年纪靠后,其影响程度也会低于男性患者;第三,脑血管病具有种族遗传的可能,遗传因素也会因人而异;第四,出生时较低的体重也会增加脑血管的发病率,低于2500g的婴儿比正常婴儿的患病风险更高。这些无法进行干预的因素会以不同的形式对人们产生影响,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到不可干预因素对脑血管发病率的影响,实施防控工作,降低脑血管的发病率。
2.2可干预因素
脑血管的可干预因素是指高血压,糖尿病,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其他心脏疾病,其中,高血压是引起患者发病的主要因素。第一,高血压作为引起发病的危险因素,必须引起重视,据研究显示,收缩压每提高10mm Hg,其发病风险会提高53%,而高血压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规律,超重,饮酒等生活习惯所致,因此高血压患者要进行药物和非药物资料,在日常生活中,随身携带降压药,同时控制盐分的摄入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合理的开展运动,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的血压;第二,糖尿病患心血管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1-3倍,要在各方面对糖尿病进行控制,定期测量血糖,在生活方面进行良好的监控;第三,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加大心血管病的发生率,主要包括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一方面,暴饮暴食会导致身体的肥胖,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会直线上升,吸烟酗酒也会导致发病率的增加;另一方面,作息的不规律会加大大脑运行的负担,长期保持不良的作息时间,很有可能患脑血管疾病;第四,可增加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心脏疾病主要包括心率失常,心脏肿瘤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心房颤动,其发生率和年龄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年龄较大者患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是中年人的十几倍。因此,为了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要有效控制可干预因素,这就需要医生,家人和个体共同进行努力。
3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
3.1功能锻炼
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后期康复阶段要进行更方面功能上的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吞咽功能等,这就需要医生根据不同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康复计划,在进行功能恢复的层面上,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应保持清淡为主,多摄入水果和蔬菜,多方面开展功能性恢复训练。
3.2心理护理
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大多不能生活自理,语言和身体活动感到障碍,常常感觉到生活无望,因此,除了进行功能性的锻炼以外,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医生,护士和家人应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规律,做到及时调整病人的心态,消除对疾病的恐惧,逐步建立起面对疾病时乐观的心态,同时还应掌握一系列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以更好地满足患者在心灵上的慰藉。
4小结
综上所述,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在不断增加,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和低出生体重等不可干预的因素和高血压,糖尿病,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其他心脏疾病等可干预因素,这就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科学控制,同时也要做好脑血管患者的功能和心理护理工作,促进患者更好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