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5-18
/ 1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管理

刘建华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三医院 天津 300142

【摘要】 目的分析对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02月-2020年02月的特勤科护理人员38例,均采用职业防护管理,收集分析护理人员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评分。结果提供职业防护管理后,护理人员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评分明显高于管理前。结论护理人员采用职业防护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安全性,便于临床更好的提供医疗服务。

【关键词】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管理;应用效果

随着临床医疗服务水平发展,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还需要做好职业防护措施,避免发生护理人员感染情况,造成患者交叉感染,影响护理人员生命安全。职业防护管理制度是根据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内容,制定对应的防治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操作提供规范依据。本次研究,分析了对护理人员行职业防护管理的应用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本院2018年02月-2020年02月的特勤科护理人员38例,包括女38例,年龄32-38岁,平均年龄35.37±3.29岁)。

1.2方法

1.2.1建立职业防护管理小组。选择本院感染控制科管理人员和特勤科护士长组成职业防护管理小组,分析科室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通过文献查询和临床护理经验,制定职业防护措施。

1.2.2制定防护管理措施。(1)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工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合理设置手卫生设备和防护用品,能够提高临床护理安全性。(2)加强一次性医疗器械管理。针对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后需采用对应防护套收集,并按规定置入一次性器械收集箱中,能够有效减少污染情况,降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3)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提高护理人员自身防护意识,在接触患者各类体液时,做好对应防护措施,按照护理要求佩戴口罩,降低感染源,提高护理安全性。

1.2.3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管理小组需定期为护理人员进行职业防护管理培训,将近期临床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梳理总结,不断完善临床护理规范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人员护理风险。

1.2.4监督临床护理行为。管理小组需不定期观察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情况,对其不合理护理操作进行及时纠正并记录,将护理人员护理行为与季度绩效考核联系,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积极性。

1.3 疗效标准

收集分析护理人员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评分。(1)不良事件包括:药物毒副作用、污染物品感染、锐器损伤等;(2)职业防护知识评分由本院自制的职业防护知识量表评价,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人员临床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职业防护知识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5ec1ef509b873_html_83ba4077644d6121.gif )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收集分析显示,38例护理人员管理前职业防护知识评分(80.47±3.15),管理后(91.65±3.37),(t=14.940,P=0.001),管理后,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

3讨论

由于护理人员临床接触各类患者,容易出现包括药物毒副作用、污染物品感染、锐器损伤等临床护理风险因素,而护理人员临床出现操作不规范或操作不合理情况,会导致护理人员临床感染率升高,护理风险增加。职业防护是保证临床护理人员安全的重要内容,能够避免护理人员接触护理职业威胁隐私,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1]

临床开展职业防护管理,是从建立职业防护管理小组,分析临床护理风险和监督临床不规范护理操作两个方面,不断完善临床护理措施,促使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规范性,降低临床护理因素,从而提高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提供职业防护管理后,护理人员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掌握情况明显改善(P<0.05),在临床应用职业防护管理措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采用职业防护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安全性,便于临床更好的提供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陈萍,刘丁,南玲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0,37(03):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