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熊猫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38
摘要: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护其网络信息安全,要注重相关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如VPN功能、防火墙技术、方位控制技术等等,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企业经营发展;网络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技术;实践应用分析
引言
由于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采用信息系统较为脆弱和复杂,导致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会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带来大量的信息安全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经营发展,会遭受到病毒和黑客的入侵,导致相关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不断增加,带来的不良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而如何构建起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和信息资产不会遭受到不法侵害,已经成为各个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一)防火墙技术
目前,计算机设备用来抵御外来侵害入侵的常用方式是设置防火墙技术,这种技术形式能够对计算机网络运行中产生的信息进行监察,尤其是其中存在异常操作问题。如果发现外来入侵者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攻击,那么,防火前技术能够阻止外网与内部之间的练习,从而阻断病毒或者黑客的侵入,实现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保护。因此,网络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对防火墙技术进行开发应用,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二)数据加密技术
计算机用户可以利用加密技术对计算机系统内部的重要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之后,再将其存储在计算机设备中。当查看这些信息内容时,访问人员需要在输入正确的秘钥之后才能够查看数据。这种方式能够加强对计算机设备中数据信息的保护,让外来侵入人员不能轻松的获取到相关数据信息,保证计算机设备系统的安全性。
(三)杀毒性软件
利用杀毒软件对计算机病毒进行入侵抵制是最为有效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对软件以及链接等内容进行病毒监察,组织病毒进入到计算机系统中,提高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安全性。此外,计算机用户在下载查杀病毒软件时,需要下载正版软件和官方软件,并及时对病毒数据库进行完善更新,保证其杀毒作用得以充分有效的发挥。
(四)安全检测技术
网络安全人员需要注重安全监测技术的开发,便于阻止黑客入侵到用户使用的计算机系统中。安全监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用户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来检测出黑客的实际入侵,保证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安全性。这种技术形式主要是对计算机设备的操作过程进行监视分析,来确定系统外的入侵,不会对设备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网络安全技术人员要加大安全监测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提高系统安全性。
二、企业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分析
(一)网络边界的信息安全
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进行隔离,主要是采用防火墙技术进行外界的入侵防御。而这种防御形式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分析网络系统中实际的进出数据,来对其内部网络系统进行保护。这种方式是保障数据信息安全和网络资源安全的有效手段,其主要是通过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连接,或者通过外部网络与不同内部网络进行连接,或者保护内部网络数据的完整性和私有性得以实现相应的功能作用。
因此,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针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防护,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来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提高企业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而在这个过程中,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有数据过滤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具体而言,防火墙技术的应用规则是对企业数据信息进行过滤,并通过对向外部网络系统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保护,从而能防止企业内部数据信息在传输中被泄露。
(二)内部网络的信息安全
企业在实现内部网络安全时,主要是从网络安全和主机安全这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中,网络安全主要是对企业网络系统中主机之间的实际访问权限进行控制,有效的外部入侵,从而保证企业数据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不会被泄露。而主机安全主要是用来保护合法用户对相关信息资源的利用,有效的防止非法用户对企业网络系统中的数据资源进行侵占和破坏。
(三)虚拟专用网络的接入
虚拟专用网络主要是通过公共网络建立起临时的安全连接,其不仅能对原有的混乱公共网络进行安全管理,还能够有效的扩展企业内部的网络系统。而且,这种网络系统能够实现企业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通过对企业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有效的避免这些数据信息被他人截获,保证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需重要数据信息的安全传输,保证企业的稳定经营。
图1 企业网络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强化企业创新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的稳定经营,要注重对这些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有效处理,推动企业经营阶段经济效益的增长。
参考文献:
[1]赵刚.试论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及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033(011):P.194-195.
[2]刘欣苗.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及应用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024):P.232-232.
[3]闫成金.浅谈网络信息安全控制技术[J].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2014(10):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