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442
【摘要】高职院校是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新课程改革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也发生很大转变,其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下面论文主要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并结合实际工作探讨有效的改革策略,希望通过论文的论述能够为我国高校双创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important carrier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talent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great changes have also taken place in the work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eaching concepts, teaching goals, and teaching modes. The following paper mainly combin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discusses effective reform strategies in combination with actual work. Ii is hope that the discussion in the paper can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dual innovation work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创业教育;教育改革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ducation reform
【基金项目】项目类型:人文社科研究类项目,项目编号:XY-SK-19-19,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科研项目开题报告,项目名称: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为例,学科分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 引言
新时期教育改革下高校职业教学思想发生变化,创新创业的教育意义已经被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如何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水平,转变传统创业教学存在的不足,强化实践教学,大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完善现有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各专业高素质双创人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重要的研究课题。
2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指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势在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内容,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提升,旨在为企业与社会提供更具时代创新意识与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具体来看,创新创业转变了传统教育的不足,以基本教育为依托,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作为依托,并合理融入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背景下开展相关的学习,为学生毕业后的创业、就业提供帮助,推动学生整体创业素质和技能的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由学以致用向创新理念转变,推动我国劳动力内部结构的科学化转变。所以,高职院校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重大。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时代发展之要求。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加,市场竞争不断激烈化,在这种环境下高职院校必须要对新时代发展的理念进行吸收,并全面分析社会就业形势,推动自身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面优化,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如此才能够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第二,是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的重要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使命,而且还担负着服务社会的职能。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合理进行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切合经济发展要求,在教学体系中全面引入创新创业内容,能够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发展问题,从而能够为地方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带来有利作用。
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3.1 课程设置存在缺陷
当前高职教育的课程基于专业教育,为了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但是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有相应的课程作为支持,以使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方法。当前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主要是针对专业教育,没有考虑到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教学内容,教学在总体安排上存在缺陷,课程设置难以实现融合作用。因此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产生不利影响,表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缺少,能力提升受到限制。
3.2 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
省内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都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建设,有的建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实训平台,有的建立了协同创新创业中心,有的建立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有的建立了双创空间等等,各有各的特色。但是,实训基地虽然建设起来了,实训演练还不到位,还受限于实训设施,实训经费等因素,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创新创业实训所需要的要求。
3.3 教师力量不足
教师的能力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引导作用。但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教师具有多方面的能力,既要掌握创新创业的方法,还要熟悉市场,还要有专业知识,因此需要复合型教师。但是当前高职院校的许多教师缺少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经验,由于教师力量不足,制约着融合的效果[1]。
3.4 缺乏创业资金,缺乏运作能力
大学生创业,最关键的就是创业资金。向学校和政府申请资金扶持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考虑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学校、政府等机构提供的创业基金有限,大学生创业者缺乏自融资的能力和渠道,常见的商业、众筹融资又不能有力支撑创业项目的运作和实施,据统计,75%以上大学生的创业资金均来自父母,一旦创业失败,学生将承受非常大的风险,外加学生对项目资金的运作能力也十分欠缺,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创业路漫漫。
4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4.1 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高职院校必须提高认识,将创新创业精神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去。高职院校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让学生深刻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即深刻理解创新创业精神的内涵。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对大学生谋生就业有利,而且还要有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自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养成。其次,高职院校必须理清思路,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的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极高的重视,但是由于是初期阶段,不免存在认识的不足和不到位的地方。因此,高职院校必须理清思路,准确定位,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将创新创业课程和创业实践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去,将其融入到素质教育中去,不仅培养专业素质还培养创业素质,将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共同推进高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2]。
4.2 整合优化资源,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今职业教育的一个系统工程,“工作室”模式则是创新创业的一个典型模式。该模式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校园“工作室”与创新就业指导课程邀融合,将创新创业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二是校园“工作室”以项目为驱动,以需求为主导,以学生团队为主体,以教师指导为辅助,以工作台取代课桌,以实践教育代替理论教育,邀请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加入;三是以专业为依托,以工作室为依靠,邀请行业内专家、创业成功的毕业生、企业家,来校开展创新创业论坛、沙龙、经验交流等活动,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统化创新创业教学模式。
4.3 加强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是保证融合效果的基础。因此要针对不同教育体系的融合要加强师资力量,为深度融合创造条件。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注重提升师资的能力,通过有效的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在融合教育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引入外援的方式,比如引入在创新创业获得成功的相关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教学可以更加接近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保证融合的效果[3]。
4.4 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科学化选择
当前典型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总共有三种:第一,“专业+创业”融入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将专业作为出发点,推动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的有效融合,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强、专业技能强、理论水平高的人才。第二,“导师+项目+团队”模式。这种模式是将创新创业导师制作为了重要模式,在教学中专业教师将研究课题引入到课堂中,学生依据自身感兴趣的项目或者课题选择导师,同时导师对学生创业团队进行组建从而开展项目。第三,“分级递进”模式。这种模式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并根据具体的专业、年级等进行教育计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步骤的划分,构建层层递进的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应当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学习学习情况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选择,确保所选取的模式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起到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5 结语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教师不仅应当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体系等方面入手进行创新,而且还应当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并做好教育模式的科学化选择,如此才能够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具体工作中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创新创业重要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资源整合优化,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丽君,倪江忠.“工作室”模式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4):121,123.
[2]王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J].教育时空,2017(20):158+160.
[3]黎永健,关伟.“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实践[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6):9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