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师范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
【摘要】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论文主要以此为基础对中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入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美术教学策略,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教学的融合。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课程;课程教学;优秀文化
On the Integr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Art Course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XU Pan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Shaanxi, 714000,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rt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art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probes into the corresponding art teaching strateg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rt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rt course; course teaching; excellent culture
1 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为了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美术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该举措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兴趣。
2 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相关概念
传统文化是由人类文明不断演化与聚集而来的,它能够将民族特质和风貌以真实的状态体现出来,从整体上反映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的一系列思想文化与观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美术教育通常又被称为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教育人。它以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各种美的形式为依托,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道德情操,尽可能地提升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将审美教育融入文化,能够使美术教育成为一种文化的教育,对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美术可作为一种满足人类较高层次需求的有效手段,能够实现人们对理想的追求。美术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社会的发展及其文明程度,反映当前教育工作的水平。就美术教育与人、社会而言,三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彼此构建的密切关系。通过有效结合现代美术教育思想与民族意识,借鉴国内外不同美术教育形式的优点,可以有效发挥美术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意义。美术教育可作为一种基本手段帮助人们构建和完善人格。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可以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培养道德情操,陶冶心灵。只有拥有了优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学生才能采取一种正确的态度对待并处理周围的事物,以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并信任人的原则为指导处理人际关系,在愉快的氛围下同他人展开交流与沟通;此外,还可以采用正确的审美标准约束自身的言谈举止。拥有良好的审美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现生活中事物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3 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3.1 优秀传统文化讲授浮于表面
在美术课程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注重向学生传授中国美术传统艺术形式中一个门类的知识与技能,虽然其中也涉及对中华文化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授,但更多的是形式化的讲解。以中国画在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教育为例,一些教师通常注重对中国画技能技法的讲解和传授,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中国画特有的传统文脉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讲解、引导。而这一部分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其能帮助学生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真善美的内涵[1]。
3.2 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不足
部分教师在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往往侧重于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讲授,突出继承,但对创新发展讲授不够,对于如何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相结合、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发展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教师需要提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满足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
3.3 教学方法太过单一
美术课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心智以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的手、眼、脑共同协作的同时,提升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美术课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教师总是用一种方法上课,缺乏互动性的课堂,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上课时只学会了画一个东西,缺乏对事物本身性质的思考,这不仅有碍于美术课质量的提升,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不利影响。
4 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融入的方法
4.1 创设有效的美术课程环境,再现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一些传统文化的内涵较为晦涩难懂。为了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教师应积极营造富有感染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灵感的美术课程教学环境,组织有效的课堂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方式,获得独特的创新学习成果。
4.2 把握好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创新是所传承之物在当下时代和生活语境中获得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创新的传承势必缺乏发展的动力。因此,通过学校美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积极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让学生不仅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且能够因为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而更增添文化自信。此外,也可以借对文化“传承”和“创新”之间关系的教学引入和探索、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比较,进行独特的审美判断,这也更加契合核心素养时代学校教育的理念,落脚于人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2]。
4.3 多元化教学
当前,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强化学生多元文化的认知性,使其尊重并传承多元文化的内涵,是未来美术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美术拓展教育强调推行多元文化策略的首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民族的艺术文化特质和内涵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和了解,秉承兼容并蓄的学习理念和思想,开阔美术文化认知的视野,并将其应用至美术学习之中,提升自己美术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应用能力。随着美术教育范围的不断拓展,各国之间的教育并不是完全隔绝的,文化内容之间存在共通和互补性,融合不同国家多元文化的特点和应用优势,共同推进美术拓展教育的发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发散美术思维,消除文化偏见和狭隘的认知理念,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多元文化学习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深化认知本国美术文化的优势,以塑造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4 开展美术实践活动,感受文化魅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需要在生活中来不断地发现美,理解美。教师要积极地让学生进行自主实践,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一定的艺术品,让学生们来走进生活,积极创作绘画作品,把自己身边的美景创作到作品中,在传统的工艺上感受传统文化的美。教师要带领学生参观美术博物馆,城市的地标等。让学生了解历史,感受文化,更好地来践行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也可以在传统的节日上安排一些活动。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月饼,剪纸等。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的意识,深化了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让学生能更爱传统文化,做到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4.5 运用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传统文化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艺术形式,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中国古代的手工、剪纸、陶瓷、建筑,都蕴藏着大量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国结的制作方法、材质、图形等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再如,具有中国特色的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通过这些美术形式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升华他们的情感,使他们体验到各种美的形态,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3]。
4.6 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丰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形式
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美术教学,能使美术课程教学立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形式美。模拟和再现美的情景,对学生的视觉冲击更直接,能使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能使美术课程教学更加生动。因此,教师应在课程教学中渗入基于互联网数据库的大数据思维。在中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无论是创设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启发式的思考方式,还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都是为了让学生在美术课程中耳濡目染,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 结语
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小学美术教师应深入研究美术课程内容,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的目的、意义和任务,应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初熹.中国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全球教育展望,2015(3).
[2]王晔.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与中学美术相统整的课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3]张濛濛,殷晓峰.当代美术教育价值理性的缺失与建构研究.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