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湿疹有三大分类 治疗湿疹这些方法不可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9
/ 1

小儿湿疹有三大分类 治疗湿疹这些方法不可取

胡林

芦山县人民医院 四川 雅安 625600

小儿湿疹是指患儿面部及肢体皮肤发生的过敏性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红斑、丘疹、脱皮等症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瘙痒、疼痛情况,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若患儿皮肤出现抓破、溃烂情况,患儿还可能出现继发性感染情况,不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因此针对小儿湿疹病症,临床需及时根据患儿湿疹情况,给予对应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提高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小儿湿疹主要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三类:

急性湿疹是指患儿表皮及真皮浅层发生的皮肤炎症,可发生在患儿全身任何部位,多发生于头部,四肢屈侧、手足背等部位。皮肤表皮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等症状,部分患儿出现皮肤糜烂、渗出、结痂、脱屑等情况,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瘙痒情况,多发生于夜间,会影响患儿睡眠情况,不利于患儿生长发育。若患儿出现抓破创口情况,容易并发细菌感染,从而引发毛囊炎、疖肿、 脓疱疮、淋巴管炎、淋巴腺炎等化脓性皮肤病,导致患儿病情加重,增加患儿临床治疗难度。患儿通过临床治疗后,会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但若临床治疗不彻底,患儿容易出现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情况,导致湿疹反复发展,不易治愈。

亚急性湿疹患儿急性湿疹发病后,炎症反应有所缓解,皮肤红肿、渗出情况明显减轻,皮肤病变组织以丘疹为主,部分患儿出现皮肤轻度糜烂、渗液情况,但渗液明显减少,多出现结痂,皮损处由鲜红变成暗红,无大片糜烂情况。患儿处于亚急性湿疹,患儿皮损处瘙痒情况明显,若病情无法有效控制,会导致患儿迁延至慢性湿疹,若治疗期间处理不当,会导致患儿病情快速恶化,转制为急性湿疹,增加临床治疗难度。

慢性湿疹多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导致,多发生于四肢,患处皮肤浸润增厚,变成暗红色及色素沉着。由于患儿湿疹反复发作,导致皮损纹变粗大,容易发生表面皲裂,患儿疼痛感情况明显,同时皮损处瘙痒情况明显,红斑、丘疹密集成片,皮肤容易渗出液体,多伴随着糜烂、结痂和继发性感染情况,导致患儿湿疹反反复复发作,不利于患儿生长发育。

针对小儿湿疹患者临床多采用抗组胺药物治疗,同时需尽快找到患儿的过敏原,避免接触过敏原,从而缓解患儿湿疹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治疗期间患儿需禁止采用以下治疗方法:第一种方法是肥皂水涂抹冲洗,由于湿疹发病后,患儿局部瘙痒情况明显,部分患儿家长采用肥皂水冲洗,能够短时间缓解瘙痒症状,但也容易刺激皮肤,肥皂水为碱性液体,会对皮损处造成刺激,导致患儿病情加重。第二种治疗方法为局部热敷,部分患儿家属认为热敷能够降低患儿皮损处细菌侵入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但采用热敷方式,会促使患儿皮肤局部毛细血管扩张,皮损组织出现红肿、渗液增加等情况,导致病情加重,不利于患儿临床治疗。第三种治疗方法为局部抓挠,由于患儿湿疹发病后会出现局部瘙痒情况,抓挠会不断刺激皮肤局部,导致患儿皮肤变得粗糙、增厚和苔藓化,患儿皮肤变得更脆弱,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不利于患儿临床治疗。第四种方法是滥用抗生素,部分患儿出现湿疹后,采用阿莫西林、头孢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药物治疗,但未准确分析患儿病情状况,容易导致抗生素滥用情况,引起过敏反应,导致患儿病情加重。

5ea91522129b6_html_2e8495e7ad2a7d2f.gif

综上所述,小儿湿疹是临床上常见的患儿皮肤疾病,根据病情发展主要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三种类型,需根据不同类型的湿疹情况,临床需给予对应抗组胺药物治疗,避免患儿病情久治不愈,反复性发作,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同时,在治疗期间,患儿禁止采用肥皂水或热水进行皮肤局部冲洗,容易导致患儿皮肤损害情况加重,临床病情价值;禁止对皮损处抓挠,避免导致继发性感染;禁止滥用抗生素药物治疗,避免导致患儿出现药物过敏情况,影响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