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业西安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针对下部总装,主要需保证前起前、后头安装位置的正确性,并与安装的起落架协调,保证前起舱门、设备舱口盖安装的互换要求,及某段某框与某段某框的对接协调等,本文提出最关键的前起前,后接头装配协调工艺方案、工装如何协调,定位器,工艺定位大轴,检验轴如何设计,前起前、后头定位原理,装配工艺过程设计,以及如何消除或减少装配应力的产生,下部总装下架后的回弹,采取的工艺措施等。
关健词:安装量规;V字型定位器;工艺定位大轴;检验轴
1引言
下部总装是机身的重要装配部件,其特点是结构紧凑、新型连接件多、口盖多、互换部位多,气密范围大、协调关系复杂、精度要求高、施工开敞性差、散件和穿插的系统件多、生产周期长,所以前起前、后接头,前起舱门、设备舱口盖接头在工装上的定位是否准确就非常重要,其各接头工装定位器要用安装样件来保证各自的位置,如果装配不准影响到起落架不能顺利安装,前起仓门,设备舱口盖的安装无法达到互换要求。
2前起前、后接头概述及要求
2.1概述
2.1.1前起前接头位于下部总装某框某长行之间,前后与某框某框1之间紧贴,左右与某框框缘外形及左右前起舱壁外形配合在一起安装,上面与盆形件连接,该接头形状复杂,并带有外形,与零组件配合面多,属于模锻件,又是装配件,内衬轴瓦,其上连接件有螺栓,高手螺栓。
2.1.2前起后接头位于下部某框之间,夹在两斜粱之间,而且是由两个半圆零件用定力螺栓在一起组成的,而且为钢件。
2.2要求
2.2.1前起前接头左右件轴瓦间距配合尺寸分别为L,允许刮削,左右接头的同轴度为A,同轴度按B长轴检查,检查时长轴应转动灵活,两转轴轴线的平行度为C,长度锥度不大于D,两转轴轴线对飞机对称面的垂直度在E长度上不大于F。
2.2.2前起后接头左右件轴瓦间距配合尺寸分别为L1,允许刮削,左右接头的同轴度为A1,同轴度按B1长轴检查,检查时长轴应转动灵活,两转轴轴线的平行为C1,长度锥度不大于D1,两转轴轴线对飞机对称面的垂直度在E1长度上不大于F1。
3.前起前、后接头协调方案
为了保证前起前、后接头的安装位置及准确度要求,首先要有前起前、后接头安装反量规,该反量规带出前起前,后接头安装位置,及前起仓门G个接头挂点位置,并作为下部总装型架制造和检验前起前,后接头定位器正确与否的依据,而且能满足规定的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要求。
4.前起前、后接头的定位原理
4.1前起前接头的定位原理
在设计下部总装型架时,设置前起前接头定位器,该定位器应设计成V字型,并在V字型定位器上设置工艺定位大轴,该工艺定位大轴与V字型定位器配合,其轴肩用来确定前起前接头左右件间的间距及平行度要求,轴径可以用来确定前起接头的同心度,这样就能把前起前接头空间位置定准,而工艺定位大轴的安装位置(即前起前接头的安装位置),由安装反量规来保证。
4.2前起后接头的定位原理
在设计下部总装型架时,设置前起后头定位器,该定位器应设计Ⅴ字型,并在Ⅴ字型定位器上增加工艺定位大轴,该工艺定位大轴与Ⅴ字型定位器配合,其轴肩用来确定前起后接头左右件间的间距及平行度,垂直度要求,轴径可以定位前起后接头的同心度,这样就能把前起后接头空间位置定准,而工艺定位大轴的安装位置(即前起后接头的安装位量),由安装反量规来保证。
5.前起前、后接头的工艺装配过程、出现的问题
5.1前起前后接头的工艺装配过程
5.1.1前起前接头的工艺装配过程
前起前接头在下部总装型上安装时,与组件某框,左右前起仓坒,散件某1框腹板,盒型件,同时定位,先用V字型压紧器将工艺定位大轴压紧,再检查前起前接头与某框,某1框的贴合要紧贴无间隙,使与其配合的零组件准确到位,这时用压紧器将左右前起仓坒,左右前起前接头与工艺定位大轴轴肩的端面压紧无间隙,上述要求合格后,再钻出相应的初孔,用工艺螺栓把紧左右前起前接头与某框、某1框,左右前起仓壁的连接,最后逐个钻孔,扩孔,铰孔,螺接前期前接头。
5.1.2前起后接头的工艺装配过程
前起后接头在下部总装型架上安装时,先用定力扳手将接头连接成一个整体,并与仓壁斜梁同时协调定位,先用v字型压紧器将工艺定位大轴压紧,再用压紧器将左右前起念壁,左右前起后接头与工艺定位大轴轴肩的端面压紧无间隙,检查左右仓壁,前起后接头和工艺定位大轴压紧无间隙,上述要求合格后,再钻出相应的孔,用工艺螺栓把紧前起后接头与前起仓壁的,最后逐个钻孔,扩孔,铰孔螺接前起后接头。
5.1.3产品下架后工艺定位大轴不卸,跟着产品一同进入某段总装型架,待进入架外后再卸下工艺定位大轴,进行前起前,后接头刮削和铰孔,最后移交。
5.2出现的问题
5.2.1前起前、后接头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必然要产生的装配应力,为了保证前起前、后接头安装准确度,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5.2.2前起前接头与舱壁大梁都是V字型结构,互相套合一起长度L2,而且配合面为外形,前起前接头为机加件,它的外形由切面外形样板控制,舱壁大梁为板金件厚L3,外形有检验模胎(凹)检查,外形高度L4,长度L5,在加上零件模胎外形的贴胎公差,外形几乎是直的与机加件的外形套合始终不好,这就影前起前接头与舱壁大粱组件的准确到位,进而产生装配应力。
5.2.3前起前接头与舱壁大梁在根部有进口高锁螺栓连接,但该处与前起前接头定位器几乎紧挨着,导致该高锁螺检的钻、扩、铰孔都很难实施。
5.2.4工艺定位大轴间距尺寸如果设计成与产品要求一样,这很可能造成下部总装下架后,在加上回弹变形,到架外后前起前接头的左右距离已经变大而无法进行端面刮削,导致起落架的安装配合无法满足要求。
5.2.5架外对前起前、后接头进行完端面刮削和铰孔后移交,到安装起落架还有一段时间,这期间如果因运输不当或长期不装都可能造成前起前、后接头端距发生变化。
6采取的工艺措施
6.1斜梁属于前起仓壁里的零件,为了保证前起后接头的安装位准确度,在组件夹具上组合前起舱壁时,特意将斜梁保留不装留在下部总装与前起后接头一起协调安装。
6.2前起前、后接头在实际装配过程中产生装配应力,为了保证前起前、后接头安装准确度,对左右仓壁与前起前接头局部相干涉处,允许局部锉修前起仓壁壁板,对前起前接头与前起仓壁大梁外形配合不好处,允许锉修前起前接头与框、机身有关的配合面,但应保证最小壁厚不小于L6,若前起前接头与仓壁大梁外形有间隙,允许加不大于L7的垫片,这样就能使前起前,后接头与零、组件的配合达到准确位置从而避免或减少前起前,后接头在过程中产生的装配应力。
6.3针对前起前接头与仓壁大梁高锁螺栓连接处的实际情况,与刀具设计一起讨论刀具如何设计等一些特殊要求,通过试钻、扩、铰成功的解决了该处的难题。
6.4考虑到下部总装下架后的回弹变形,该工艺定位大轴的轴肩间距尺寸分列为L8,L9,比最终间距尺寸小L10,轴径也缩小L11,以便给架外铰孔和刮削留有适当的余量。
6.5针对前起前、后接头装完移交之后的变形问题,采取增加检验轴并用检验轴撑住,直到安装起落架时在将检验轴卸下。
6.6经过多次的安装,发现架外端面距离的刮前量有点大,于是在前起前,后接头与工艺定位大轴的轴肩处,两端各加一L12的环形铜垫,这样架外的单面刮削量基本稳定,其刮削量为L13。
7.前起前、后接头安装完后的检测手段
考虑到前起前、后接头安装完后是否合格,如何检测,以及下部总装移交后安装起落架前的变形,再设置前起前、后接头检验大轴,该轴必须为可卸式,否则该轴无法取出,该轴的轴肩距离、轴径及准确度与要求一样,待架外铰孔和刮削完后,将检验大轴装上,用来作为最终检验前起前,后接头铰孔和刮削完后符合要求的模拟量规,并防止下部总装移交后安装起落架前其前起前,后接头变形,是产品最终的检验工具。
8.结论
通过试装及反映,经下部总装型架干出的产品,完全满足前起落架安装的各项技术要求,及前起舱门、设备舱口盖安装的互换要求,同时验证了该型架具有良好的使用性,也充分证明了该装配协调方案和装配工艺过程设计的协调性、可行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