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21
/ 2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郑轶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太原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主要包括对社会发展主体、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动力的论述,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理论的分析,针对性阐述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启示。

关键词:社会发展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 启示

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

(一)对社会发展主体的论述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题,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社会发展实质上就是人的发展。社会发展只有相对于人和人类社会才存在。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发展属于人,属于主体人的自我创造。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不是由外在的、先天的力量决定的,而是人们自己创造的结果。人只能以发展作为自身的存在形式。因此,社会发展史归根到底就是人的发展史,正如马克思所言,“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任何有生命的个体存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无条件前提,随着人类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社会发展理论也由原来抽象的自发过程逐渐走向清晰、具体的自觉过程。

从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马克思认为,人是包括社会在内的一切存在物的主体,社会仅仅是人活动的对象与中介,个人“也只能在社会中才能把自己塑造成人,社会也是人之为人的必要条件”。因此,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基本动力、终极尺度和力量之源”。

(二)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论述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对人类社会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主要提出了:人类社会是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及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状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一切社会制度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人类社会经历了几种不同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其内在矛盾的作用,必将被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等重要思想。

(三)对社会发展动力的论述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种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结果集中体现为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马克思进一步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但并非唯一因素。生产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心理等因素也对社会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或制约作用。对此,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因此,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需要借助于各种具体的直接动力因素表现出来,这些具体的动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最终通过社会基本矛盾对社会发展发挥整体作用。

二、社会发展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启示

(一)在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人的主体性,坚持以人为本

根据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有关原理并且结合中国的国情,党的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对社会发展理论主体论的升华。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关于人的基本理论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以人为根本出发点来考察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强调,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些思想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主体地位理论的重要体现。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主体利益的实现和满足,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这些新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主体利益的理论。

(二)根据社会发展规律理论,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根据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形式多样化的论述,结合我国国情,创造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确地处理了卡夫丁峡谷的可跨越性和不可跨越性的关系,解答了中国这样一个落后国家在跨越资本主义制度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一方面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而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这样就科学地论述了社会制度的可跨越性和生产发展阶段的不可跨越性的辩证关系,解决了落后国家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三)全面协调的处理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

科学发展观提出,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要真正发展起来,离不开社会各个方面的全面进步,离不开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共进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优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才第一次完整、系统、有机地将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纳入到发展思想体系中。

我们要坚持统筹兼顾思想,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这也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五个统筹”既源自于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社会发展动力原理的理解,又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力推动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力争实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这些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不要片面追求GDP增长,应该注重平衡各方利益,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关注弱势群体,设法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三、结束语

面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如何进一步的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应该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来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在实践中摸索、探索自己的道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才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才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八个“明确”清晰阐明。用十四项基本方略进行具体谋划,吸引着想要透过中国找寻未来方向的世界目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正礼.论当今中国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制度优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8(02):27-32.

[2].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要注意的若干重要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2018(03):4.

[3]何正泷.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深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9):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