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技术在菲律宾电力项目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6
/ 3

工程测量技术在菲律宾电力项目中的应用

郭雁军

上海洲圣电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 200025

摘要:菲律宾ELPI风光一体化工程,是我公司首个海外综合性的电力勘测项目。测区地形复杂,树木茂盛,交通困难,受现场条件制约,无法使用无人机航测等先进手段,人工测量难度又极大。本文通过灵活运用工程测量技术,有针对性的解决了各类技术难题,圆满完成了光伏场及送电线路测量工作,为以后的国外复杂地区的电力测量项目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坐标基准;线路选线;GPS静态观测;双转点;RTK测图

1 引言

菲律宾ELPI风光一体化项目光伏场工程及送电线路工程,位于菲律宾北部的伊罗戈斯省帕苏金市郊外的山地区域。该场地外围有AH26国道,道路北侧、西侧均濒临大海,场地内部仅有一条土路可供越野车通行进山,山体高差约400米,从驻地到山顶约3小时路程。山体地形复杂、属热带雨林环境,区域内无手机信号覆盖。

本项目拟建光伏场工程规划用地2.5km2,二期规划风电场用地约12km2。拟建送电线路工程为单回路,线路电压等级为115kV,总长度约30km,由光伏场送出,经风电场至南部的拉瓦格变电站。

5e981db2e49e7_html_6e0ac48ed918229e.gif

图1 本项目平面示意图

测量任务

(1)复测本项目控制网,并交付给业主,作为施工起算点;

(2)实测光伏场1:1000地形图,等高距1m;

(3)协助设计人员,完成送电线路路径选线工作,并进行线路平断面图测量,横向比例1:5000,纵向1:500;

(4)对于地形高差变化大的杆塔位,实测塔基断面图,横纵比例尺均为1:100。

3 项目难点

该地区山高林密,人员通行困难,降雨较多,工作签证周期短,有效工作时间更短,严重影响测量进度。

项目所在的山顶区域,建有菲律宾军方的雷达站,所以无法采用无人机航测等先进手段,只能靠人工方法实测。

现有的起算点控制点、小比例尺地形图成果均由菲律宾当地测量公司提供,经现场检核,发现存在明显粗差,无法直接使用,需全部复测。

现有的基础测绘资料包含多套菲律宾当地的坐标系统,如PRS92、LUZON-1911、GRID、WGS84投影坐标系,涉及墨卡托投影、UTM投影、独立直角格网等类型,需逐个分析解译椭球几何要素和坐标转换关系[1]

测区内行走困难,需砍树开路,限制了全站仪的使用,并且树高7米左右,严重遮挡GPS卫星信号,给RTK测图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

线路平断面图、交叉跨越、杆塔定位等多个阶段的送电线路测量,需多次进场,影响工作效率。

4 工程测量技术具体应用

4.1 统一坐标基准

通过资料收资、数据分析,与设计人员充分交换意见,利用Global_Mapper、Leica Geo Office和Coord_GM坐标转换软件检验多组同名点坐标,最终解译了本项目使用的PRS92、LUZON-1911、GRID、WGS84坐标系的椭球几何元素、投影方式和转换关系,并经业主同意,将本项目前期含有多种坐标系的资料均转换为菲律宾PRS92坐标系,为本项目测量、勘察、设计、施工等工作统一了平面坐标基准。

4.2 高清卫星影像助力室内选线

由于本项目无可靠的小比例尺地形图资料,而且现场有军事禁区,无法进行航空摄影、机载激光雷达等先进方法作业,所以只能用卫星影像数据作为设计底图,直接在卫星底图内进行室内选线工作。

规划送电线路路径

通过“水经注”卫星地图软件,下载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DOM、DEM资料[2],可以从宏观上了解测区全貌,规划送电线路路径走向。栅格图片详见图2:

5e981db2e49e7_html_73295be6ca2521aa.png5e981db2e49e7_html_f1800a63e3fabecc.png

图2 DOM DEM栅格图片

(2)室内选线

利用电力设计软件,协助设计专业进行输电线路室内选线工作。将DOM、DEM拟合为三维效果,可将线路路径加载到模型内,使用软件工具,自动生成线路断面图,逐个进行转角塔、直线塔排位。通过量测实时生成的断面,优化选线方案,尽可能的保证线路路径顺利通行、场地具备杆塔条件。室内选线的准确性,可极大减少外业改线的工作量,外业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测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断面图详见图3:

5e981db2e49e7_html_764ea022a09aa183.png

图3 卫星影像路径断面图

4.3 手机奥维助力野外踏勘定线

通过收资、检核、验算等方法,解译了菲律宾各类坐标系统,并通过重合点计算概略坐标转换参数,将各类控制点、用地红线数据,转换为WGS84经纬度坐标,并加载室内选线的送电线路路径和概略杆塔位置,合并制作kml地理数据文件。

各个专业的作业人员,可独立使用手机奥维软件,直接导入kml文件,软件会实时显示背景卫星底图和路径信息,软件光标即为当前位置[3]。无需依赖测量人员,即可进行概略的导航、定位、定线、踏勘工作,极大的提高了各专业的工作效率,减轻了测量专业的外业工作量。

4.4 GPS静态观测试算法约束平差

现场踏勘选取了11个分布情况良好、可供使用的原有控制点点位。通过四等GPS静态观测,试算法约束平差,纠正了原有坐标数据的错误,更新了控制网坐标成果。控制网均为边联式三角网,网形可靠、结构强、精度高。同步环、异步环、重复基线、点位精度、最弱边均优于相应测量规范要求。

(1)GPS静态观测

外业使用6台GPS以边连接的方式,按四等GPS控制测量要求,进行静态观测,选取测区已有的控制点进行检核[4]。每个同步环外业观测时间不小于60分钟,数据采样间隔为15s,共观测11个控制点。内业采用华测软件解算,分别选取进场道路BM1、送出线路GPS1、风电光伏场区GPS40为约束点,单点解算整网,初步判断风电光伏场区的GPS30~GPS40坐标存在粗差,而后又加入了第二个约束点,分别匹配进行整网平差,坐标检测详见表1:

原有平面控制点检测结论表 表1

区域

现有的控制点

检核结论

进场道路

BM1、BM3、BM5

进场道路和送出线路区域,控制点坐标相互检测合格。精度合格,可供使用。

送出线路

GPS1、GPS11、GPS18

风电光伏场

GPS30、GPS32、GPS34、GPS36、GPS40

风电光伏场的控制点内部存在0.5m~2.5m的粗差,分别与进场道路和送出线路控制点存在1.2m~3.3m的粗差。误差超限,不能使用。

(2)四等GPS网平差

四等GPS控制网使用BM1、GPS1、GPS11为起算点,在PRS92坐标系统下,进行整网平差,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网图详见图4:

5e981db2e49e7_html_ef42fe933c7733ae.gif
4 四等GPS控制网网图

4.5 水准双转点路线复测

由于原资料高程成果粗差较大,无法验证高程基准。故以BM1点(H=3.581m)为整个测区高程起算点,建立独立高程基准。

(1)水准网复测

从项目整体工期考虑,按照四等水准的规范要求,沿AH26国道区域采用了单程双转点的观测模式,每测站变换水准视线高度,观测两次测量高差,再整网平差,并与GPS控制网解算的大地高成果对比,增加了水准观测成果的可靠性,提高了高程控制测量效率。由于区域的GPS30、GPS32、GPS34、GPS36位于山地密林区,水准线路无法通行,采用GPS拟合高程的方法,精度为五等。通过这两种方法的配合应用,减小了外业工作量,提高了作业效率。高程检测详见表2:

原有高程控制点检测结论表 表2

区域

闭合环控制点点号

检核结论

进场道路

BM1-BM3-BM5-BM1

控制点高差、高程均存在0.3m-1.9m的粗差,误差超限,不能使用。

送出线路

BM1-GPS18-GPS11-GPS1-BM1

风电光伏场

BM1-GPS40-BM1

四等水准平差

四等水准共联测3个闭合环,总长度约121km。采用观测数据,手工计算高差,并按照各个闭合环的距离,分别进行平差,并更新控制点高程。水准线路详见图5:

5e981db2e49e7_html_43109cf4b1132a19.gif

图5 水准线路示意图

4.6 RTK测图

地形测量共分6个小组,采用GPS-RTK方法全野外测图[5]。基准站架设在四等GPS控制点上,工作开始前先使用流动站检校其他控制点,坐标精度符合要求后,再开展地形图测量工作。

(1)使用超长RTK对中杆

针对测区内树木较高的问题,特地从国内定制了多套8米长的对中杆,以保证GPS天线位置高于树木,使用RTK测量时能够快速获得固定解。

(2)按自定义“断面线”测图

由于树木繁密,行走困难,且在树林内毫无方向感。因此制定了按“断面线”测图法。即每个测图组均在RTK手簿内规划方位角一致的方向线,按照每隔30米的偏线距进行测量。每组配备两名当地民工,有针对性的砍伐树枝树叉,开辟一条可供行走的通道。如遇地形起伏,则相互之间补充测量。既然满足测图精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采集地形点的间距不大于30m,尤其重点测量山头、洼地、山谷和鞍部等地貌。

内业采用CASS7.0绘图软件绘制地形图,地形点、等高线均赋值高程属性,并将等高线输入到Revit2017软件中,建立三维基础地理信息模型,提交设计人员使用。光伏场地形图,使用RTK同精度检查的方法,均匀挑选了多处碎部点作为检查点。地形图平面中误差、高程中误差,均满足规范要求,可供设计使用。

4.7 送电线路测量

拟建送电线路为架空输电线,共实测30.8km,共72级塔位。其中1到52塔位于丘陵地区,剩余塔位均属山区地形。送电线路测量目的是将杆塔位置落实到实地,并测量交叉跨越段、危险点、房屋、林地等涉及工程安全和投资的要求。

线路测量分两阶段开展工作,避免了多次进场,提高测量进度。

(1)初测

初测阶段使用RTK测量路径两侧15米范围内的地物和风偏点。利用全站仪“悬高”测量模式,测量既有的交叉跨越高度,并更换测站点进行检核。

(2)定测

定测阶段,与施工单位一起进场,采用RTK放样杆塔位中心桩,同步测量地形高差较大的塔基断面,同步完成交桩工作。

5 结束语

在本次测量项目中,首先为整个项目统一了坐标、高程基准,充分利用高清卫星影像图进行室内选线,再结合手机奥维软件外业踏勘定线,设计专业将准确的工作范围提供给测量专业,尽可能的避免改线。测量专业利用试算法约束平差、水准双转点测量高程和有效的RTK测图技巧,均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踏勘、选点、平高控制网复测、地形图测绘、线路测量等工序,每个环节均未出现窝工与返工现象,都能及时、分阶段的提交测量成果,为我公司按时完成勘测任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为菲律宾ELPI风光一体化项目早日运营做出贡献。

测量组克服各项制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适合国外山地密林区的测量方法,灵活运用工程测量技术手段,主动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测量效率,为以后的国外勘测项目起到了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孔祥元,郭际明,刘宗泉.大地测量学基础[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牟乃夏.ArcGIS10地理信息系统教程[M].测绘出版社,2012.

姜依彤.奥维互动地图及ArcGIS在“一河(湖)一策”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10):191-192.

连毅峰.关于工程测量中GPS控制测量平面与高程精度的探讨[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06):136-137.

潘正风.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郭雁军(1981-),男,汉族,河南省开封市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勘测技术,从事电力工程测量工作。

联系方式:上海市黄浦区重庆南路310号1806室,邮编200025,郭雁军,13524422004,1235651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