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规划设计院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 要: 居住质量的提升必然成为未来居民首要考虑的因素,而城市生态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型居住区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环节,应该始终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环境设计目标,推动城市居住区的建设水平提升,朝着人性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城市生态型;居住区;规划设计 1 生态型居住区的特点 生态型居住区具有亲和自然性的特点。就生态型居住区的特点来看,主要是遵循自然规律和人性化设计需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在生态型居住区内部有着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时可以与外界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对接。建设生态型居住区,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同时又为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打造环境友好型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契合。生态型居住区具有社会和谐性的特点。作为社会基本单元,城市居住区的社会性较强,而生态型居住区在具备传统居住区的属性同时,还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设施和服务,满足多层次居民的需求,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有助于居民之间的情感沟通,对于生态型居住区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1]。 2 城市生态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2.1 环境生态性 与传统的居住区相比,在规划要求上首先要满足对环境影响的程度,让其能够体现出生态性与循环性。具体来看,就是减少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能源浪费,从而控制污染程度,发展可持续的生态模式。而住宅建设除了满足建筑的基本居住性以外,还需要满足第二要求,即住宅的舒适需求与健康需求,并根据自然环境的差异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2.2 和谐性 生态型居住区的和谐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二是生态社会间的和谐。前者是保持生态系统的有序性与和谐性,从资源利用、服务、环境治理等多个方面来实现高质量的管理,让生态系统内部能保持各种要素的协调有序发展。而后者则主要体现了城市居住区的社会性,由于居住区的社会性特征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来体现,尤其是在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活方式之上,应满足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层次和居民的多样化生活需求,共同打造生态型居住模式。 2.3 经济性 从经济性的角度来分析,就是对各种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发挥资源的经济性。特别是对于一些非再生能源,在生态型居住区的要求之下,需要人们改变传统的观念与模式,利用更多层次的技术手段来保障居住区的经济性,在各项运动过程中减少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控制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以最低耗的能源和资源成本获取合理的经济效益[2]。 3 城市生态居住区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 3.1 建筑布局 (1)建筑间距。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建筑间距是室外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基础。不同的建筑间距,体现不同的环境尺度,适当加大的间距有开阔感和舒适感,能提升居住区品质;较小的间距有紧凑感,更多的体现经济性。在整体规划设计中,除了应满足最小建筑间距的规范要求外,应结合居住区定位控制建筑间距,并结合地形地貌进行建筑布局和整体规划设计。如北高南低的场地,可利用台地适当缩短建筑间距。也可利用坡屋顶等建筑设计手段,达到减小建筑间距的作用。 (2)日照要求。居民住宅规划布局时可利用太阳方位角的变化来获得更多的光照,平面规划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建筑缝隙的错位来保证光照的效果,采用长条和点式相结合的布局形式,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利用太阳获得更多的光照。点式的布局应科学选择方向,条状布局应在点状布局的后方。这种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光照水平,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小区外部空间的丰富性。 (3)建筑朝向。为了提高建筑的通风性能,房屋的纵轴应与夏季主导的风向保持垂直的关系。在夏季,我国的很多地区,南风和东南风为主导风向,所以传统建筑的方位设计多朝南。在建筑建设中,无法将所有建筑物全部设计在同一个方向上,所以不同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向,要结合当地气候和地理因素,对通风和照明进行科学设计,进而更为明显地展现出了布局的生态特征。选择住宅区朝向的过程中,在寒冷的冬季,应保持房间内的光照充足,而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应减少室内的阳光直射,使室内环境更加适宜,且夏季还需具有较好的通风性能,而在冬季则应充分利用地形和土地的优势来实现建筑保温的目的[3]。 3.2 加强原生态环境保护 自然界中的物种较为多样,不同层级的物种构成了原生态系统,而人是生态系统的顶端。原生态系统是经过数千万年形成,系统内可以实现能量的转换和循环。所以,在生态型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该注重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就地取材,通过引景、障景方式提供保护,真正打造生态型居住区。而传统建筑材料和废旧建材的利用,则能减少碳排放,又能起到文脉传承的作用,形成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3.3 绿化系统规划 绿化和景观设计,是居住区生态性最直接的体现。生态居住区中的绿化系统是衡量其生态性的重要指标,所以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体现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合理的设计目标。目前我国居住区的绿化设计是通过定额指标体系来进行控制的,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相关要求,居住区绿化系统在组织方式上有所区别,而居住区中采用不同的绿化模式也会达到不同的设计结果,创造生态效益。具体体现在宏观、微观绿化景观设计和平面、立体绿化景观设计等方面。宏观绿化景观设计应结合建筑布局,将景观轴线和人流动线相结合,主轴、次轴交相呼应。微观绿化可体现在景观节点和建筑单体绿化景观设计上。立体绿化是生态建筑的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即在建筑外立面种植攀爬植物,既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又达到建筑节能的效果。实际上,一个合理的系统应该能够将所有部分有机联系,妥善处理好绿化环境与基础设施间的关系,注重绿化系统的层次性,打造最合理的绿化系统[4]。 4、城市生态规划中的注意事项 4.1要保留自然景观要素。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城市周边的山水自然景观,还要包括人文的历史景观等演变,这些景观主要从动植物和周边的人文环境考虑要形成相对平衡的生活空间。在城市生态规划设计中,这些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元素要与城市现代化的建设景观结合起来,才能使城市的自然人文景观存在异质性,同时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多样性的城市空间去休闲娱乐、欣赏。 4.2保护和恢复城市周边湿地系统。湿地是地球的生态系统的保障,对改善和调节人类的居住环境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城市和居民建立起多种的生态功能和社会环境。不仅是动植物的生存宝地,也是净化环境为城市提供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恢复与保障湿地的建设是改善城市环境,获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步骤。 4.3要建立其城市公共亏空间的规划。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既要保障自然环境,又要建立起城市缓冲空间。自然环境和城市发展空间相互结合就能为繁荣城市发展建立起合理的城市布局,进行自然元素的指导。能够使城市和乡村建立起高效的联系和结合,促进整体城市规划与乡村自然环境的建设。
5. 结语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已进入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基础上,而对于生活品质和居住环境等精神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居住区规划建设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建设生态型居住区为主要目标,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这更符合城市未来居住环境的发展需求,也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契合。生态型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生态型居住区原有的功能发挥,纵观当前实际工作现状,其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完善。本文就生态型居住区环境规划展开分析,提出了城市生态居住区的整体规划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庆秋.生态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91. [2] 王双文.城市生态居住区规划及建设探究[J].山西建筑,2015(11):6~7. [3] 钟剑.生态艺术在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实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1):223~224. [4] 肖龙.对城市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探析[J].科技信息,2019(33):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