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回顾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1
/ 2

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回顾性研究

胡苏布道 [1] 韩淑祯 [2]

[1] 内蒙古民族大学 蒙医药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2] 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院 神经内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215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后措施。方法:以我院2017年至2019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患者68例进行病例资料,对引发出血转化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并确定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抗凝药物史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治疗中,应从相关危险因素中入手,及时监测与控制危险因素的标准水平,形成较好的预后措施,减少患者病情恶化,降低出血转化率。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危险因素

急性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疾病,患者由于血管闭塞造成血液流通阻碍,引发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1]。急性脑梗死患者起病较急,对患者自身影响较大,临床上未及时控制病情可能造成多种并发症产生,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是临床上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较高,且由于出血性梗死或脑实质出血造成的死亡率也较高[2]。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应及时干预与控制该类危险因素,从而达到更好的预后效果。为确定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以我院68例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患者进行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7年至2019年全部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收集,从中选择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患者,患者病例数为68例。患者年龄组成为40~84岁,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6例,男女比例1.23:1。患者一般资料中,包括患者发病时间、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与抗凝药物服用史。其中,于脑梗死后24h内发病的有10例,于脑梗死后7d内发病的有44例,于脑梗死后7d后发病的有14例。

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一般资料、病例资料完整,数据信息无模糊不清,无资料丢失;②患者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脑梗死;③患者入院检查中,皆接受影像学检查,首次脑部影像学检查资料中无颅内出血病症,且患者出血转化后影像学检查中具颅内出血病症。

患者排除标准:①基本资料不完整;②不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③未进行影像学检查或首次检查发现颅内出血病症。

1.2方法

对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年龄、性别、药物服用史、其他病史等进行信息提取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对患者的多项数据信息及治疗进行统计分析,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有意义表示为P<0.05。

2结果

2.1年龄因素影响

68例患者中,年龄组成为40~84岁,根据患者年龄组成进行不同年龄层分段,其中,40~50年龄层中,患病人数8,占比11.76%;51~61年龄层中,患病人数16,占比23.53%;62~73年龄层中,患病人数24,占比35.29%;74~84年龄层中,患病人数30,占比44.12%。可以得知的是,随着患者年龄增高,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概率增高。即年龄为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2.2高血压因素影响

68例患者中,具有高血压史的患者46例,占比67.65%,不具有高血压史的患者24例,占比32.35%,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得知的是,患有高血压病史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出血转化的发生概率上更高,即高血压为出血转化危险因素。

2.3糖尿病因素影响

68例患者中,具有糖尿病史的患者40例,占比58.82%,不具有糖尿病史的患者28例,占比41.18%,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得知的是,患有糖尿病病史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出血转化的发生概率上更高,即糖尿病为出血转化危险因素。

2.4抗凝药物因素影响

68例患者中,具有抗凝药物史的患者38例,占比55.88%,不具有抗凝药物史的患者30例,占比44.12%,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得知的是,具有抗凝药物史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出血转化的发生概率上更高,即抗凝药物为出血转化危险因素。

3分析与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脑部血管阻塞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引发脑组织死亡,对患者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都产生影响,也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等多种生理功能[3]。由于急性脑梗死发病较急,所以患者临床治疗更加重要,以及时监测危险因素的方式,降低危险因素影响,能够减少多种并发症的产生[4-5]。出血转化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为提高预后效果,还需要从危险因素中入手,进行针对性预防与病情控制。另外,在患者药物服用上,应加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药物的控制效果,在药物服用量上根据患者病情好转情况适当调整,减少出血转化风险。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结果发现,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抗凝药物史。在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需要对患者进行血压及血糖监测,控制患者血压及血糖水平,并根据患者病情情况调整药物使用量。从而提高预后效果,减少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李红,李瑞娜,郭巾瑜.降纤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的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8,21(11):1212-1216.

[2]王小林.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0):180+186.

[3]王尧.LDL-C与大面积脑梗死对急性脑梗死后非溶栓患者出血转化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5):49-51+55.

[4]闫慧,赵雪曼.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28(01):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