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教师进修学校 , 福建平潭 350400
摘要:创新思维能力即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教育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传统小学教育不关注甚至扼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发挥引导者、启发者、鼓励者、认同者的作用,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数学问题,使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以后高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即对问题采取新视角、新方法进行探索研究,并提出自己独特的理论和观点。在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入理解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课题。
一、培养创新思维,应优先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用于任何领域,尤其是在学习方面。对于数学的学习,一味的填鸭式教学是行不通的,激发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是让其接受数学的原生动力。例如,可以结合生活场景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环境,再从中抽象出基本的数学原理,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小学生都很爱吃肯德基,那就以此设定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吃肯德基问题。一家三口去肯德基吃全家桶,等到服务员上餐发现里面有12个鸡腿,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分才公平呢?此时可以转向问学生,让他们思考。他们会联想到刚学过的除法,想起除法12÷3=4,每人四个鸡腿,这样就轻松解决分鸡腿的问题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兴趣点、生活具体经验和现存的数学抽象思维会不断发生碰撞,开启一扇通往数学王国兴趣的大门,从而找到最好的老师——兴趣。
二、培养创新思维,应优先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传统思想中,“求同存异”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主旋律,殊不知,善于求异才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正如作家江曾培所说,学术研究贵在出新,不宜陈陈相因,只是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路,或按着别人的腔调吆喝,而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就要有“异”于前人和“异”于他人之处。1我想,小学数学教学亦是如此。如前文所述,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后,势必会有很多不同的意见,甚至一道题有很多种角度思考而催生出不同的解题方法,此时老师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求异,并且要在有求异思维的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并且映射到其他学生身上,使其扩散,“发扬光大”。此时,不扼杀便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要素,对学生创造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数学的授课过程中,要倡导“一题多解”,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数学问题,使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解题的过程中,思路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上的例题解答,应打破常规思维的束缚,敢于提出新的构想。因此,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向思维可能是此时最好的教学方式。例如,树上有10只鸟,打死1只,还有几只?有常见的两个答案:1.常规思维:10-1=9,还有9只;2.非常规思维:由于打死1只,其他鸟都被吓跑了,因此一只都没有了。可能常见的答案就是这两种,但并不是代表这就是正确的、标准的答案。我听到学生们还有很多不同的答案,也很有意思——“还有一只,因为这只鸟死了挂在树上”“还有2只,因为鸟窝里有2只不会飞的小鸟”“还有1只,因为这只鸟的耳朵有问题”……我不得不惊叹于学生们的想象力,也为学生们这种朴素的、原始的发散思维而略感欣慰。因此,身为老师要积极引导,培养、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以便更好更快地形成创新思维。
三、培养创新思维,应与家长形成联动
创新思维的形成,除了老师和学生在学校的共同努力,学生回家后的课外时间家长的努力以及老师与家长的配合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并非空话,除了在校时间,学生与家长的接触是最为密切的。老师需要与家长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引导家长在家里与学生相处时,有意识地在生活过程中启迪、引导甚至与学生共同探索创新思维的养成,并且愿意与孩子共同发现问题、共同提出问题以及共同解决问题。我看到过一个很贴切的例子——一位妈妈从市场上买回一条活鱼,女儿走过来看妈妈杀鱼,妈妈看似无意地问女儿:“你想怎么吃?”“煎着吃!”女儿不假思索地回答。妈妈又问:“还能怎么吃?”“油炸!”“除了这两种,还可以怎么吃?”女儿想了想:“烧鱼汤。”妈妈穷追不舍:“你还能想出几种吃法吗?” 女儿眼睛盯着天花板,仔细想了想,终于又想出了几种:“还可以蒸、醋熘、或者吃生鱼片。”妈妈还要女儿继续想,这回,女儿思考了半天才答道:“还可以腌咸鱼、晒鱼干吃。”妈妈首先夸奖女儿聪明,然后又提醒女儿:“一条鱼还可以有两种吃法,比如,鱼头烧汤、鱼身煎,或者一鱼三吃、四吃,是不是?你喜欢怎么吃,咱们就怎么做。”女儿点点头:“妈,我想用鱼头烧豆腐,鱼身子煎着吃。”其实在这个例子中看似是妈妈和女儿的一番普通对话,实则是妈妈在日常生活中在对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这可以让学生思维愈加活跃,可以慢慢向创新思维转变。
创新思维是一扇精美绝伦的门,而兴趣、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则是开启这扇奇妙之门的钥匙,积极引导学生找到这三把钥匙,创新思维之门背后的精妙绝伦的世界便会被开启。诸如“用什么方法能使冰最快地变成水”这种问题,学生不会局限于“加热”“太阳晒”的方法,而是略加思索便会答出“去掉两点水”。
1 作者简介:陈新(1966.11— ),女,汉族,福建平潭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1[1]鲁红忠,徐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原则与策略[J].名师在线,2020(01):52-53.
[2]黄美红.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217.
[3]王晓琴,王永松,王新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29(04):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