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07
/ 2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再努热木吾甫尔

乌什县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 843400

【摘要】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40例,将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患者。所有患者的治疗均使用胺碘酮进行,且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给予治疗。在治疗后进行6个月-12个月的随访,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对所有患者均进行6-12个月的随访,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房发病次数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降低显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窦性心率维持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2例严重窦性过缓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对照组则有4例患者存在严重窦性过缓症状,即不良反应出现率为5.71%,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选择使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给予治疗,可获得显著治疗效果,明显减少患者出现房颤次数,加强患者生活质量,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

当前临床对于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方式主要则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和射频消融术以及电复律治疗[1],其中使用射频消融术对与治疗设备和技术的要求过高,一般的医院无法实现且治疗费用昂贵,电复律的治疗会增加患者疾病复发情况。本次研究主要旨在分析门冬氨酸钾镁和胺碘酮药物,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带来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4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n=70例)和对照组(n=7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等常规检查,结果均显示确诊。排除标准:心力衰竭;洋地黄、胺碘酮过敏;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纳入标准:签订知情同意书。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有45例,女性有25例;平均年龄(61.4±11.3)岁;平均病程(3.5±1.9)年;平均体重指数(23.8±3.9)kg/m2;其中吸烟患者有38例,高血压有42例,糖尿病有37例;左心房内径平均(35.7±7.5)mm,左室射血分数(66.8±9.2)%。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24例;平均年龄(60.7±10.8)岁;平均病程(3.1±2.1)年;平均体重指数(23.5±3.3)kg/m2;其中吸烟患者42例,高血压39例,糖尿病35例;左心房内径(36.2±7.0)mm,左室射血分数(67.1±8.7)%。两组患者一般质量如年龄、性别以及病程,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控制血糖和血压。对照组进一步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在5%葡萄糖20ml中添加150mg胺碘酮,对患者缓慢推入,整个注入过程控制在10min左右,之后使用胺碘酮1mg/min在微量泵中给予持续性泵入,持续时间为6h;之后将泵入速度改为0.5mg/min,持续18h的泵入时间;之后选择使用口服。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门冬氨酸钾镁片服用,使用方法:口服;2片/次;3次/d。之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若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患者存在头昏、心悸或者胸闷症状,则应建议患者来医院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①治疗前房颤发病次数、维持时间,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相关指标变化;②窦性维持率;③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选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9.0,对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5e8c171f4bc64_html_f0c9597cfa64866.gif ±s)来表示,用t来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来表示,用x2来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治疗前后房颤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后房颤发病次数显著降低,治疗后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明显较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段内房颤变化比较(5e8c171f4bc64_html_f0c9597cfa64866.gif ±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后12个月

发病次数/年

时间/min/次

发病次数/年

时间/min/次

发病次数/年

时间/min/次

观察组

9.4±1.4

26.2±5.7

7.1±0.7

18.2±3.5

5.8±0.6

14.5±3.8

对照组

9.5±1.5

25.4±6.3

8.2±1.0

21.7±5.2

7.5±1.0

19.7±4.8

注:两组治疗前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0.05。

2.2窦性维持率和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窦性维持率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段内相较于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窦性维持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窦性维持率

不良反应

治疗后6个月

治疗后12个月

观察组

70

72.85%

87.14%

2.86%

对照组

70

54.29%

62.86%

5.71%

组别

/

<0.05

>0.05

3讨论

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气短和胸闷、心悸[2],且其发病会增加患者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的可能性,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胺碘酮属于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用于维持窦律和房颤复律,可起到延长心房有效不应期、阻止折返。然而,相关数据显示胺碘酮的的窦性维持率一年仅可达到约60%。门冬氨酸钾镁是门冬氨酸钾盐和镁盐的混合制剂,作用于钾、镁离子,使其能够进入细胞中,对心肌细胞产生保护,降低使用的氧量,与胺碘酮联合使用可起到理想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房颤发病次数明显降低,且窦性维持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2],证实本次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综上所述,在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中使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效果显著,同时具有较高治疗安全性,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春杰.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J]. 中国药业, 2017, 26(10):60-62.

[2]张光明.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 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