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立医院 250000
摘要:目的探究病理技术应用中的差错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方法 选取800例病理学检验者作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0例,给予参照组常规管理,给予研究组差错预防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差错问题发生率、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于差错问题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满意度,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理学检验者实施差错预防管理,可有效预防差错,提高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病理技术;差错问题;解决措施;
病理学检验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十份重要,特别是病理技术,为临床提供了诊断标准。常规病理检验由多个步骤组成,如取材阶段、固定阶段、脱水阶段、包埋阶段、切片阶段、染色阶段与封片阶段等[1],在各阶段中均需确保步骤准确,一旦发生问题,将影响病例患者的病情确诊,严重者威胁生命安全。研究指出,病理学检验实施差错预防管理,有效预防差错问题。本文将以800例患者为对象,探究病理技术应用中的差错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00例病理学检验者作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0例。参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67例与233例;最小年龄为29岁,最大年龄为56岁,年龄的平均值为(42.56±4.98)岁。研究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81例与219例;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59岁,年龄的平均值为(42.98±4.7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分析,统计学意义未形成(P>0.05)。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常规管理: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开展管理工作。
给予研究组差错预防管理:(1)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要求技术人员树立良好工作态度,认真面对工作,培养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定期进行考核,对于不合格者需继续培训,直到考核合格为止。(2)由专人负责接收与统计标本,分工明确,并及时核对与记录有关标本数,详细登记,确保各标本均落实核对。(3)规范化取材,并在操作完成以后,操作台需彻底清理,避免两次标本的制片过程混淆,且操作视野清晰。(4)组织处理及制片过程严格按照步骤认真完成,规范化制片,确保切片质量。(5)定期维护与保养有关仪器设备,更换试剂,确保工作正常进行。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差错问题发生率、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满意度:向患者发放满意度量表,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估,包括取样本过程、服务态度等,共分为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与不满意三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对比分析,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为X±S表示,试验为t试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为“n/n%”, 试验为X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差错发生率分析
研究组的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差错发生率分析(n/n%)
组别 | n | 差错发生 | 占比 |
参照组 | 400 | 16 | 4.00% |
研究组 | 400 | 5 | 1.25% |
X2 | / | 5.9172 | 69.64% |
P | / | 0.015 | 81.00% |
2.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分析
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分析(n/n%)
分组 | n | 十分满意 | 比较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参照组 | 400 | 195(48.75%) | 180(45.00%) | 25(6.25%) | 375(93.75%) |
研究组 | 400 | 224(56.00%) | 168(42.00%) | 8(2.00%) | 392(98.00%) |
X2 | / | / | / | / | 9.1344 |
P | / | / | / | / | 0.003 |
3讨论
研究指出,在病理检验中,导致病例技术出现差错的原因包括标本未认真核对,技术不娴熟,操作不规范,试剂配置失败,工作态度不端正等。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发生差错5例,参照组发生差错16例,对于差错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发生的差错中,分析其产生原因,包括标本未认真核对,技术不娴熟,操作不规范,试剂配置失败,工作态度不端正等,与上述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因此,应当针对以上多种问题进行干预,进而预防差错发生。在病理检验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端正个人工作态度,不断参加学习与培训,培养职业素养。病理检验结果准确性依赖于操作者,因此需加强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促进综合能力提高[2],使的检验各环节的意识符合有关标准,确保操作娴熟。另外,针对病理检验中质量影响问题,需建立健全检验制度,规范检验流程,并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术、沟通技巧等,促进综合素质提升,指导患者配合正确标本采集,做好操作台的清理工作,保持操作台的整洁卫生。另外,采用分工制度,制定专人负责标本的登记有关工作,从接收、登记、核对与记录的整个过程,均需负责,避免发生差错事件。在病理检验的制片过程中,为了保障制片成功,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规范、按照顺序进行制片,取材位置、取材范围均应当重视,以及切片薄厚,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开展有关工作,确保检验工作顺利完成。做好设备保养与维护有关工作,使得检验工作顺利进行,避免设备因素引发差错事件[3]。
本次研究中,给予参照组常规管理,给予研究组差错预防管理,结果显示:对于满意度,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差错预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病理学检验者实施差错预防管理,可有效预防差错,提高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王文娟.病理技术基本环节常见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0):250-251.
潘菊花.常见病理技术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2):667-667.
董维冲.血浆中游离药物分析方法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D].河北:河北医科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