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心血管内科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3-12
/ 2

药物治疗心血管内科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王虎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 江苏贾汪 221011

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中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来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40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药物种类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0.00%;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0.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绞痛患者中采取中西药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然而冠心病的发病率却逐渐提高,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该疾病通常采取药物治疗手段,从而获得理想的干预效果。本次研究将对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中药物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从2015年9月~2017年9月接收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研究,根据药物种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为38~76岁,平均年龄(45.23±3.1)岁,病程为3个月~12年,而平均病程是(4.0±1.1)年,其中6例患者属于稳定性的心绞痛,6例为不稳定性的心绞痛,8例变异性心绞痛;观察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为38~78岁,平均年龄(45.73±4.0)岁,病程为4个月~10年,而平均病程是(3.8±1.8)年,其中7例患者属于稳定性的心绞痛,6例为不稳定性的心绞痛,7例变异性心绞痛。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有对比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

改善临床症状药物:钙拮抗剂、硝酸甘油、二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等硝酸酯类药物。

改善预后药物: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药物。在调脂治疗中可选择他汀类药物来进行,以起到稳定氧化应激的作用。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辅助治疗:药方组成:川芎、红花、人参以及三七各10g、薤白12g、瓜萎12g、党参16g、黄芪20g,加减情况:如气滞者则可加10g郁金、香附和柴胡;对于痰热者,则可以加12g加贝母以及丝瓜络;而寒凝者则增加丝瓜络12g、半夏10 g,通过水煎服,一天一剂,早、晚 各一次。

1.3效果评价

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指患者的心绞痛消失;有效指患者的心绞痛减少发作次数;无效指患者的症状无缓解,并出现加重的情况,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指的是患者有:便秘、失眠以及四肢冰冷等。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所得的全部数据均采用美国公司研发的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的处理与分析,均数±标准差(5e69db75c281f_html_e6f08ecdb32dd9ed.png ±s)表示计量材料,并执行t值检验,百分比(%)用来表示组内的计数材料,并实施卡方(X2)检验,最后的组间结果以P<0.05作为检验具有统计意义的评判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显效14例(63.64%),有效6例(27.27%),无效2例(9.09%),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患者显效11例(50.00%),有效4例(18.18%),无效7例(31.82%),总有效率68.1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一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n=20)

10(50.00%)

8(40.00%)

2(10.00.%)

90.00%

对照组(n=20)

7(35.00%)

7(35.18%)

6(.30.00%)

70.00%

2.2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非常满意12例、满意6例、不满意仅1例,总满意率为90.00%;对照组非常满意8例,满意4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率为60.00%,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观察组中便秘为1例、失眠1例,不良反应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中便秘有2例、失眠1例、四肢冰冷1例,不良反应率为20.0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例)

组别

便秘

失眠

四肢冰冷

不良反应率

观察组(n=20)

1(5.00%)

1(5.00%)

0(13.64%)

10.00%

对照组(n=20)

2(10.00%)

1(5.00%)

1(5.00%)

20.00%

3讨论

在心绞痛患者中采取磷酸酯类药物治疗可缓解其心绞痛症状,促进心肌耗氧量降低。在此基础上辅助中医药治疗,可达到更加显著的效果,三七以及红花能够活血化瘀;而瓜萎则可以理气宽胸以及涤痰散结,结合西药可以,则可以提升治疗效果。为达到预期的临床疗效,医务人员还应根据患者实际病况,制定科学的用药方案,促进预后效果。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显效14例(63.64%),有效6例(27.27%),无效2例(9.09%),总有效率90.91%;对照组患者显效11例(50.00%),有效4例(18.18%),无效7例(31.82%),总有效率68.1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在心血管内科心绞痛患者中采用药物治疗可起到显著疗效,提升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向玲丽.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治疗方法浅谈[J].北方药学,2019,16(10):147-148.

[2]李敏.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6):61.

[3]宋新博,林丽,王月,王国振.临床药物治疗心血管内科心绞痛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2):29+31.

[4]马运鹏.50例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0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