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怎样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2-20
/ 2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怎样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

胡妹亮

广西田东县祥周镇百银小学 广西 田东 531500

摘要: 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课堂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正确、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学习作出评价,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主轴、课堂的主人”的新思想、新理念。要体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首先要创设情境,激活主体参与意识,情景创设包括问题情境创设和体验情境创设。其次要教给学生学法,促使学生学会探究。最后要参与积极性评价调控,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7)2-0103-01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情绪,提高自身阅读的主动性与主体性。相反,如果学生不感兴趣,就会产生更多的消极情感与情绪,这样会大大降低教学参与度,影响学生主动性与主观能动性,不利于阅读教学活动的展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树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使阅读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激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主动阅读、乐于阅读。

一是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我们的教学范围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而要积极挖掘各种语文教学资源,充实到语文教学中来。我们要将丰富的生活、奇妙的大自然等鲜活的素材引入课堂,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让学生有更为宽广的学习空间与运用空间,使有限、静止的语文教材活起来、丰富起来,成为一股流淌不息的清泉,让学生身在教室,心知生活。这样的教学既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又符合小学生的特点,能够激起小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是优化阅读导入环节。导入所占时间虽短,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却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导入巧妙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关注,使学生进入最佳的阅读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小学生所喜爱的故事、游戏、多媒体等来导入新课,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

探究性阅读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阅读方式之一,是以问题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研究性阅读方式。探究性阅读为学生构建了开放式的阅读环境,使学生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可以自己选择阅读方式、确立阅读目标,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阅读方式,突出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是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探索的自我构建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设计一个可以统领全文的问题,让学生在确立阅读目的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从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重组与加工,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具体来说,教师要这样做。

第一步,提出统领全文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对课文展开充分的预习,并在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此外,教师还要做好组织与引导工作,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重组,提出统领全文的问题。

第二步,整理相关的目标信息。教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主动阅读、独立思考,从文本中分析、提取、重组信息。当学生个体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小组的优势,通过交流与讨论来提取相关信息。

第三步,阅读成果的交流评价。教师可选取学生或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完善。当意见出现分歧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则做好引导与评价工作,以使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对问题达成共识。

三、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开展创造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是指突破文本与教参,提出新见解、新言论的阅读方式,这是阅读的高级形式。新世纪教育形势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这为进行创造性阅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将阅读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不是还原文本所表现的生活,而是用自己的生活来理解,从而得出独特的感悟,不为文本、教参所左右,敢于提出个性化见解,进行创造性阅读。

1.以吟悟为支点。吟悟即吟读与感悟,让学生自主阅读、反复阅读,在阅读中得到更多的感悟。虽然,学生此时的感悟可能与答案相距甚远,但这些多元化的感悟正是学生独特个性的外显形式。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会有更多的感悟、更多的问题,会生发出更多思维的高潮。

2.以积累为基础。知识积累是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基础。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在阅读时才能真正读懂、读通,才能有更多的体验与感悟,有更深的理解与不同的见解,才能闪现创新的火花、智慧的火苗,学生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3.以运用为空间。教学是师生双向交流与互动的过程。教师要进行创造性阅读不仅要解放学生的大脑,使学生有更多的体验与感悟,还要言论自由,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让学生在不断交流过程中,在自身主动思考与教师相机诱导下对自己的阅读感悟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总结,使学生的阅读更有价值。

四、开展课外阅读拓宽阅读空间,让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课外阅读是学生阅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有着更为宽广的阅读题材,可以满足学生对阅读的各种需求,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改革非常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对此,我们要深入落实。一方面,在教学新内容时,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类似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比较与分析。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材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阅读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制定小学各年级的阅读科目,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可为学生拓宽阅读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可以汲取到更多的养分,使学生能够真正徜徉于阅读的海洋,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一种需求。

总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需要突出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展积极的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阅读活动中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学英.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J].学周刊,2013(16):167.

[2]刘永能.浅谈故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2015(5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