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研究

张春晓

鹤岗市中医医院 154100

【摘 要】目的:对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1月份至2019年1月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方式,两组患者各5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理,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式为西药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需要进行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溃疡复发、治疗效果等内容。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之后,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远高于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为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愈后随访时,可以发现对照组患者复发的概率要远高于实验组,统计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降低患者出现复杂症状的概率,经验证,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效果非常优异,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中医内科;临床运用

作为中医内科治疗时,常用的治疗方式,柴胡疏肝散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减轻患者的病情,避免疾病反复发作,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应用柴胡疏肝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上腹部胀满进行治疗时,医疗人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缓解患者的病症,减轻患者临床病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某院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例。其中,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4例、26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年龄为(39.5±2.6)岁。其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溃疡分别为25例、15例、10例。实验组男女分别为25例、25例,年龄为20~60岁,平均年龄为(37.0±2.5)岁…。其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溃疡分别为25例、20例、5例。经过对比分析,两者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O.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雷尼替丁、硫糖铝、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抗生素,而实验组患者主要采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方式。在组方中,主要包括柴胡、白芍、黄连以及炙甘草等,其剂量分别为10 g、10 g、9 g、6 g,水煎后l剂使用l天,早晚各服1次,一共坚持服用60天。加减方:如果患者存在气虚现象,应该将适量的黄芪添加进去。

1.3疗效评价标准

①治愈。患者全部临床主证被消失,有效缓解和减轻了溃疡和周围炎症,借助x线钡餐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的龛影,大便潜血呈阴性;②显效。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主证,在经过检查以后,龛影尚未出现,而且也进一步恢复了钠食;③有效。有效好转患者主证,在检查以后,有效减小了龛影,溃疡得到了有效地恢复,但是有时轻微炎症反应会出现;④无效。没有改善和缓解患者的症状,在治疗60天以后,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定期进行随访,准确记录两者患者是否出现复发情况。此外,在疗效评价标准中,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X 100%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lops 5.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i±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工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对照组患者50例,治愈患者18例,有显著治疗效果的患者共12例,治疗有效的患者12例,治疗无效的患者8例,总有效率为30.24%、实验组患者50例,治愈患者22例,有显著治疗效果的患者共15例,治疗有效的患者11例,治疗无效的患者2例,总有效率为37.22%。

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之后,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要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内科疾病分类较多,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其重要病症之一,其主要引发原因有:不正常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且偏爱进食辛辣食品、糖类食品和脂肪较高的食品。患者在发病期间,如果没有经过系统治疗,则会使得病情加重或反复,造成患者出现胃堵、胸部或腹部胀满等生理不良症状,从而引发烦躁、焦虑等消极情绪,不仅不利于患者正常生活。在柴胡疏肝散组方中,柴胡作为主要药材,具有疏气解郁、透表泄热等功能,能较好地治疗胸肋胀痛、肝郁气滞等;白术主要运用于食少胀满、脾胃虚弱等症状,能起到很好的止汗、健脾益气等作用;赤芍性酸敛、味苦,具有较好的散瘀止痛功能;白芍呈圆柱状,性凉,适用于泻痢腹痛、胁肋疼痛等症状;半夏又名守田,其主要功能是燥湿化痰、胃止吐;川楝子能行气止痛。经研究证明,柴胡具有促进人体免疫的功能;白芍、赤芍对肠管运动有抑制作用;枳壳和川楝子能较好的调节人体胃肠运动;黄连主要起到抗病菌的效果;川芎对改善人体胃黏膜微循环有较好地促进作用,将这些药材合用,能较好地抑制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内科疾病。

柴胡疏散是一种中医方剂的名称,具有活血止痛、梳理肝气等的作用,主要治疗协助疼痛、肝气郁滞等病症,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等病症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除此之外,在慢性溃疡等病症的治疗过程中,柴胡疏散也发挥着显著的治疗效果。因此,应用柴胡疏散时,要加大对柴胡疏散加减的重视,采用辩证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的脾气较为急躁,可以在柴胡疏散中加入旋夏、桔梗等重要,将患者的肺部理顺,降低患者的火气。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如果患者的痰液较多,医生可以在柴胡疏散中加入贝母和瓜蒌皮,如果患者出现了胸痛等症状,可以在柴胡疏散中加入郁金顺气,以缓解患者胸痛的症状。在对十二指肠溃疡疾病治疗时,要加大对胃疾病治疗的重视,对患者病情的发展进行控制,脾脏和肝脏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在对患者病情进行治疗时,要严格按照活血止痛、疏肝行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有效的改善。另外,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采用辩证的治疗方式,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时,要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在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时,对照组患者出现复发的案例为8例,实验组患者复发的概率为2例,相较于对照组而言,实验组患者的复发概率明显较低,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5),综上所述,在对中医内科疾病进行治疗时,采用柴胡疏散的治疗效果更为优异,并且这种治疗方法患者出现复发症状的概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静雪.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研究[J]. 心理月刊, 2019, 14(15).

[2]盛荣, 李彦军.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临床的运用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18):21-22.

[3]张新树.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 2015, 34(3):8-8.

[4]袁蕾. 柴胡疏肝散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运用[J]. 医学信息, 2015(5):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