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断脐联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护理早产儿脐部感染中的控制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27
/ 2

晚断脐联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护理早产儿脐部感染中的控制效果探讨

熊林青 1. 胡海荣 2.

庐江县中医院 妇产科 安徽合肥 231500 庐江县中医院 骨伤三科 231500

摘要目的:探究晚断脐联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护理早产儿脐部感染中的控制效果。方法:按照不同断脐时间将于我院娩出的126例早产儿分成参考组(行早断脐结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60例)、实验组(行晚断脐结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66例)。比较两组早产儿脐带脱落时间、胎盘残余血量、脐部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与参考组相较,实验组脐带脱落时间更短,胎盘残余血量更少,脐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晚断脐结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减少早产儿贫血发生率,减少或避免早产儿脐部感染,值得临床借鉴及应用。

关键词晚断脐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早产儿脐部感染

胎龄低于37周且体质量低于2500g的新生儿即为早产儿,早产儿娩出后因自身系统发育不完整,除了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极易导致外界病原微生物侵入而感染[1]。脐带结扎是新生儿娩出后最早采取的措施,因断脐处为开放性创口,最易侵入病原微生物而引发感染,重者甚至可出现败血症,并不利于早产儿健康发育[2]。有研究认为,断脐时间不同可对早产儿分娩后情况造成一定影响。基于此,本文以于我院分娩的126例早产儿为例,分组行早、晚断脐,以明确晚断脐联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护理早产儿脐部感染中的控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不同断脐时间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娩出的126例早产儿分成参考组(60例)、实验组(66例)。参考组32例男,28例女,平均胎龄(34.30±1.51)周;平均体质量(2603.18±633.54)g;平均1min Apgar评分(9.80±0.80)分。实验组35例男,31例女,平均胎龄(34.64±1.53)周;平均体质量(2643.15±563.20)g;平均1min Apgar评分(9.93±0.76)分。两组早产儿的基础数据经统计学计算后显示(P>0.05),及符合正态分布,符合本次研究前提。

1.2 方法

1.2.1 断脐方法 (1)断脐时间:参考组行早断脐,即早产儿出生后5-10秒行断脐;实验组行晚断脐,即在早产儿出生后,先行清理呼吸道处理,并以消毒过的毛巾擦拭早产儿,并行消毒毛巾、塑料薄膜包裹,待脐带搏动停止后,再行断脐。(2)断脐方法:早产儿出生后,对脐带根部行医用乙醇消毒,再于脐根部0.8cm处以血管钳夹住剪断,以2.5%碘伏、医用乙醇消毒残端断口,以无菌纱布、绷带包扎好脐部即可。

1.2.2 护理方法 予以两组早产儿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1)脐部护理:每日洗澡后,应以H2O2擦洗脐部及周边,并予以脐部残端、脐轮处医用乙醇擦拭。期间,应避免污染大小便污染等引发脐部感染。(2)环境护理:确保早产儿所处环境舒适、干净、定期消毒病房空气,定期清理暖箱,以免病菌感染。(3)其他护理:随时观察早产儿情况,并指导产妇行母乳喂养、触摸护理等。(4)严格消毒:叮嘱产妇及早产儿用物行消毒处理,且应避免早产儿脐部接触液体,如有必要可行防水护脐贴。(5)相关病症防治:出生3-4d内应采集足跟血,分析血气指标,并于出生5d后每日测量1次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水平及生化指标防治早产儿病症。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早产儿脐带脱落时间、胎盘残余血量、脐部并发症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22.0)处理研究数据,资料描述形式: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5e05637e8804f_html_719932a4973c3cfe.gif ±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P<0.05表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脐带脱落时间、胎盘残余血量

与参考组相较,实验组脐带脱落时间更短,胎盘残余血量更少,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1 对比两组脐带脱落时间、胎盘残余血量(5e05637e8804f_html_719932a4973c3cfe.gif±s)

组别

例数

脐带脱落时间/d

胎盘残余血量/ml

实验组

66

7.32±2.16

67.39±17.35

参考组

60

9.96±3.17

146.01±31.44

t

5.505

17.586

P

0.000

0.000

2.2 对比两组脐部并发症发生情况

与参考组相较,实验组脐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

2 对比两组脐部并发症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脐部出血

脐周发红

脐部感染

实验组

66

1(1.52)

2(3.03)

2(3.03)

参考组

60

6(10.0)

8(13.33)

8(13.33)

χ2

4.312

4.566

4.566

P

0.038

0.033

0.033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约有33%-60%左右早产儿在娩出后胎盘、脐带内仍存有循环血量,这种情况使得早产儿娩出后脐带短时间内仍可搏动[3]。因此,临床认为,延迟断脐可促使循环血量流向脏器,降低早产儿贫血可能,而贫血可增加早产儿感染几率,更利于早产儿健康发育[4]。本文研究显示,与行早断脐的参考组相较,行晚断脐的实验组脐带脱落时间更短,胎盘残余血量更少,脐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比较有差异。由此可见,延迟断脐可有效减少脐部感染几率。但有研究认为,延迟断脐虽可确保新生儿自母体胎盘获取血液等,但可使新生儿体内红细胞破坏增多,进而加大黄疸可能性,也有研究认为并不会加大黄疸可能性。无论哪种情况,在予以早产儿断脐处理后,都应予以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即从消毒、母乳喂养、脐带护理等入手,尽可能降低早产儿脐部感染可能性及黄疸发生可能性[5]

综上所述,晚断脐结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减少早产儿贫血发生率,减少或避免早产儿脐部感染,值得临床借鉴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来庆平.晚断脐配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脐部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13):1002-1005.

[2]孙桂荣.探讨延迟断脐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271+273.

[3]王晶.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中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8):85.

[4]马燕.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的预防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9,9(05):73-76.

[5]严海燕.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中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