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患儿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儿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治疗效果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是儿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由结肠远端或直肠出现持续性肠管痉挛所导致的,致使粪便瘀滞,最终导致患儿出现肠管扩张及肥厚,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临床上治疗该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巨结肠根治术是治疗该病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1],并且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应用于临床。为此,我院对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实施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70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为2个月~3岁,平均为(1.5±0.3)岁;分型:短段型、长段型、常见型分别7例、8例、20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个月~3岁,平均(1.4±0.4)岁;分型:短段型、长段型、常见型分别8例、6例、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患儿术前均进行手术准备,对所有患儿进行常规检查,并嘱咐患儿入院后进食少渣、半流食物,术前两天进食流食。术前3~7d进行回流灌肠,2~3岁患儿辅以口服石蜡油。术前一天给予患儿甲硝唑、庆大霉素等肠道灭菌剂,并进行清洁灌肠[2]。
对照组给予患儿开腹手术治疗,切口位置选取左侧腹部直肌处,进入后待确认需切除的肠管位置后,游离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并查找扩张正常肠段移行区,将距离移行区正常肠段的浆肌层做标记,并在直肠上段位置处做一环形切口,并进行离断操作,将结肠肠管病变组织从肛门处脱出切除,然后进行肛门吻合术。
观察组给予患儿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先于患儿脐缘处做一个小切口,建立人工气腹,在患儿锁骨中线肋缘处做一个小切口,置入腹腔镜,探查患儿的腹腔状况,确认患儿患病位置,并采用超声刀切除肠管系膜及相应韧带。并在腔腹膜后折反于齿状线以上处做一个长为0.5~1.0cm的环形切口,后切开患而直肠黏膜,将患儿病变结肠组织从肛门处拖出切除,然后实施结肠肛门吻合术。
1.3 观察指标
(1)观察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蠕动时间、术中出血量等。(2)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小肠结肠炎、吻合口瘘等[3]。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0.4±0.9)min、(11.9±0.4)d、(19.6±1.4)h、(35.4±1.2)ml;对照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58.6±2.3)min、(18.4±1.2)d、(35.9±2.1)h、(54.3±1.6)ml。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蠕动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共有3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小肠结肠炎、吻合口瘘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6%;对照组中共有8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小肠结肠炎、吻合口瘘分别3例、2例、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9%。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作为一种临床常见儿科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若是治疗不及时,则会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以及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认识,临床上治疗该病主要倾向于一次性根治手术。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因具有创伤大,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恢复慢等特点,治疗效果欠佳。而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作为临床上治疗巨结肠的一个新的标准术式,可弥补传统开服手术治疗的缺点。腹腔镜的应用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腹腔进行探查,操作方便、视野宽广,可以清楚的探查腹腔内的状况,在操作时不需要为扩大视野而分离大量后腹膜组织,并且在腹腔外切除病变组织降低了腹腔污染的概率,做到了腹腔内的无菌操作,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4-5]。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切口感染、小肠结肠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由此得出,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可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减轻患儿的家庭经济负担,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加快患儿的恢复,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红艳.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J].保健文汇,2018,(3):24.
[2]马志,刘永梁,徐延波.腹腔镜下辅助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54例临床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1):45-46.
[3]苏义林,徐兵,王忠荣.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J].安徽医学,2017,38(3):304-306.
[4]张甜.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和开腹根治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10):103-104.
[5]杨国卫.腹腔镜辅助下Soave根治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9):1628-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