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介入科(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453)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介入化疗对外周血象的影响规律。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进行介入化疗的肿瘤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年龄分成甲组(60~76岁)和乙组(45~59岁),对比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血色素、血小板下降时间和程度。结果:甲组血象下降多发生在化疗的第一周,乙组下降多发生在第二周,P<0.05;甲组患者三项指标下降程度要超过乙组,P<0.05。结论:对于年龄较大的肿瘤患者应该注意药物剂量的使用,给予适当的护理,减轻化疗造成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肿瘤;介入化疗;外周血象
化疗是目前国内治疗大部分恶性肿瘤的主要方式。在现有的成熟的化疗方案基础上如何采取措施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抑制是所有临床工作者面临的主要问题[1]。介入化疗已经成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方式,进行大剂量动脉灌注会发生一系列毒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比较常见[2]。化疗治疗带给患者的毒副反应会加重患者痛苦,让很多患者丧失对治疗的信心而放弃级。对比,本文选取了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进行介入化疗的肿瘤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比了不同年龄段血象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进行介入化疗的肿瘤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按照年龄分成甲组(60~76岁)和乙组(45~59岁)。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甲组患者31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60~76岁,平均年龄(65.3±5.3)岁,肝癌10例、卵巢癌4例、贲门底胃癌11例、肺癌6例。乙组患者29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5~59岁,平均年龄(52.3±5.1)岁,肝癌9例、卵巢癌3例、贲门底胃癌11例、肺癌7例.
1.2 研究方法
贲门底为爱患者使用20mg丝裂霉素+5-氟尿嘧啶+1000mg阿霉素;肺癌患者级使用5-氟尿嘧啶1000mg+80mg顺铂+40mg阿奇霉素;卵巢癌患者采用5-氟尿嘧啶1000mg+顺铂80mg+阿奇霉素40mg。部分患者可采用吡柔比星代替阿奇霉素、使用卡铂代替顺铂;肝癌患者采用羟基喜树碱20mg+奥沙利铂80mg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就世界卫生组织定制的效果评价标准[3],0级:白细胞(WBC)超过4.9×109/L、血小板(Hb)超过100×109/L、血红蛋白(BPC)超过110g/L;Ⅰ级:WBC3.0~3.9×109/L、Hb75~99×109/L、BPC95~100g/L;Ⅱ级:WBC2.0~2.9×109/L、Hb50~75×109/L、BPC80~94g/L;Ⅲ级:WBC1.0~1.9×109/L、Hb25~49×109/L、BPC65~79g/L;Ⅳ级:WBC0~1.0×109/L、Hb低于25×109/L、BPC低于65g/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甲组血象下降多发生在化疗的第一周,乙组下降多发生在第二周,P<0.05;甲组患者三项指标下降程度要超过乙组,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的血象下降时间对比情况
组别 | <7d WBC Hb BPC | 8~13d WBC Hb BPC | 14~20d WBC Hb BPC | ||||||
甲组 | 13 | 10 | 8 | 7 | 5 | 6 | 5 | 5 | 4 |
乙组 | 10 | 8 | 6 | 10 | 11 | 14 | 6 | 4 | 7 |
表2 两组患者的骨髓抑制程度
分度 | 甲组 WBC Hb BPC | 乙组 WBC Hb BPC | 共计 WBC Hb BPC | ||||||
0 | 1 | 2 | 3 | 2 | 1 | 5 | 3 | 7 | 8 |
Ⅰ | 7 | 6 | 4 | 6 | 5 | 4 | 13 | 11 | 8 |
Ⅱ | 10 | 10 | 8 | 9 | 12 | 8 | 19 | 22 | 16 |
Ⅲ | 9 | 2 | 7 | 4 | 1 | 3 | 13 | 3 | 10 |
Ⅳ | 1 | 1 | 1 | 1 | 1 | 1 | 2 | 2 | 2 |
3 讨论
肿瘤细胞与正常的细胞比较代谢差异有所不同,部分抗癌药物不能避免对组织的损害[4]。有部分学者认为,介入治疗使用5-氟尿嘧啶、顺铂、卡铂、丝裂霉素、阿奇霉素等均会造成骨髓抑制,尤其是5-氟尿嘧啶、阿奇霉素、顺铂,但是5-氟尿嘧啶和顺铂和对血小板的影响比较小[5]。本文对比了两个年龄段患者介入化疗后的血象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甲组血象下降多发生在化疗的第一周,乙组下降多发生在第二周,P<0.05;甲组患者三项指标下降程度要超过乙组。红细胞的半衰期是120d,经过全身化疗治疗以后,血色素下降程度比白细胞和血小板轻,但是出现的时间比较早,这与治疗一次性用药量大有关系。另外,由于介入化疗一次用量大,是全身静脉化疗的5倍,所以要注意药物产生的骨髓抑制。
参考文献:
[1]徐建伟,张韡.探讨肿瘤介入化疗对外周血象影响的规律[J].中国保健营养,2016,(12):78.
[2]王群,赵倩,钟娟, 等.头颈部肿瘤同步放化疗和单纯放疗对外周血细胞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2):236-239.
[3]曾庆芳,李韶今,曾红学, 等.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J].癌症进展,2017,(10):1179-1182.
[4]陈凯军,王会明,祁江萍, 等.扶正消积汤联合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结肠癌应用价值[J].光明中医,2015,(12):2638-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