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措施,总结临床经验,寻求最佳治疗方法,提高自身诊断水平。方法 对我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我院收入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54例进行相关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儿中治愈34例,好转14例,5例转院治疗,1例因多脏器损害而死亡。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经过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都预后良好,但是应该注意病情恶化所致死亡,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关键词:新生儿 败血症 诊断 治疗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也可为真菌、病毒或原虫等其他病原体。生后7 d内起病为早发型,7 d后发病为晚发型,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0.1%~1.0%。起病隐匿,进展快,病死率高,故探讨败血症发病原因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意义重大。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4例患儿中男性32例,女性22例;发病年龄<1d者4例,1~3d者12例,3~7d者16例,7~15d者17例,15~28d者5例;临床表现:发热12例,病理性黄疸19例,呼吸道感染9例,反复呕吐、腹胀7例,肝脾肿大5例,反应差、体温不升、皮肤硬肿3例,呼吸暂停4例,惊厥2例,感染性休克1例,DIC 1例,早产儿病情均较重。
1.2诊断方法
1.1 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正常的新生儿在受到刺激的时候都会做出相应的适当反应,比如说注视、微笑、惊醒等等,而患有败血症的幼儿则表现为昏昏欲睡、精神不佳。
1.2 幼儿体重不增体温不升。正常的新生儿在出生之后都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滑的现象,具体下滑的时间一般是在出生后的3-4天最为明显,下滑的幅度一般为出生体重的10%左右,随后逐步恢复,到出生后的一周以后将逐步的恢复到出生体重,此后的每天体重大约增加50克,满月时候体重应该增长在750克以上。而患有败血症的孩子生理体重下滑度远远超出了正常幼儿,在体重增长期内体重也不会相应增加。其次,正常的新生儿测体温时候一般都在35.5℃左右,在平常情况下幼儿的手足温暖,但是患有败血症的孩子则手脚冰凉。
1.3 幼儿少动、少哭、少吃。正常的新生儿在饥饿、屎尿等不适情况出现后都会发出响亮的哭闹声,然而败血症的孩子则不常哭闹,且哭闹声低微。正常的新生儿四肢屈曲自主的活动,而且屈肌张力高,而败血症的孩子则四肢软弱鲜有动力。而且败血症的幼儿在吃奶的时候明显吮吸无力,而且吃奶量较平常减少一半。
此外,在出现上述危险症状之外,新生儿败血症的孩子还可能出现危险体征,比如说黄疸,还可能伴随着局部感染灶的出现,比如说皮肤疱疮或脐部有脓性分泌物等等。新生儿败血症产生的同时患有黄疸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唯一表现,所以如果一旦出现了这一现象,就理应怀疑新生儿败血症的存在可能。
1.3 治疗
按经验予头孢三代及青霉素类抗生素二联治疗,如临床效果满意,即使药敏结果不敏感亦可不必换药;如治疗效果不满意,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一般疗程7~14 d。本组病例同时予丙种球蛋白针提高免疫力,加强支持疗法,可予血浆输注。合并休克者及时行扩容等抗休克治疗,合并化脓者可予降颅压及止痉、营养脑细胞等治疗。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2 结果
经过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54例患儿中治愈34例,好转14例,5例转院治疗,1例因多脏器损害而死亡。
3 讨论
3.1 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
临床中对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无特异性,特别是早期诊断作为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临床中的表现具备不典型性,如果一旦症状典型,则病情得到危重,在救治中也比较困难,因此,早期诊断是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关键因素。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需要根据患儿的病史、临床特点以及临床体征,对患儿在围手术期间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选择疗效接近的抗生素,尽早做血培养。
3.2 新生儿治疗与预防
临床中治疗新生儿败血症以综合治疗为主,根据患儿的病史以及体征,选择相接近的抗生素,在根据血培养以及药敏实验中对抗生素进行调整。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高度重视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临床中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并严格遵守规章操作,加强对自身健康以及环境的消毒处理,及时处理各类并发症,加强对早产儿以及低体重儿的监护与预防,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该研究根据国内外相关理论,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治疗提出自己的建议,该文在结合理论基础上,提出新颖的观点,比如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治疗中的因素,患儿治愈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等。除此之外,在该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方式,虽然治疗显著,但是在检查与手术中浪费患儿的时间,使患儿承受生理与心理上的病痛,因此,临床中利用该方式治疗新生儿败血症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刘颖,周于新. 早产儿脓毒血症早期临床表现[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27(2):104-106.
[2] 胡新德,刘宝涛. PCT、hs- CRP 和血小板在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及与病情的关系[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7):56-57.
[3] 朱绪亮,杨嘉琛,吴星恒,赵玲,陈晓.176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0(05):89-91.
[4] 吕亚清,陶爱华,夏波.新生儿败血症62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5(0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