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儿童医院滨江院区 3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Rh溶血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Rh溶血患儿,观察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4例患儿中有3例为第2胎第2产,1例为第3胎第3产。3例黄疸发生时间在生后24小时之内,1例在48小时之内。4例患儿均给予了光疗及输血治疗。其中1例进行换血治疗,应用白蛋白及丙球各3例。4例患儿脑干听及头颅MRI结果均未见异常,其中1例b超提示双侧室管膜下出血伴液化。结论:加强对新生儿Rh溶血的认识,早期及轻症病例采用光疗加药物治疗即可取得良好效果;重症患儿,需采用换血治疗 。
【关键词】新生儿;Rh溶血;黄疸;换血。
新生儿Rh溶血是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发生免疫反应而引起的一种溶血性疾病。是新生儿溶血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可引起新生儿黄疸及严重的核黄疸甚至早产死亡、足月产黄疸、死胎等严重后果。故本文对4例新生儿Rh溶血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16年9月至2016年10月我院住院新生儿Rh溶血病患儿4例,男3例,女1例,年龄21.5小时~15天。
1.2溶血类型: RhD溶血2例,RhE溶血1例,RhcE溶血1例。
1.3患儿胎次: 3例为第2胎第2产,1例为第3胎第3产。
1.4早产与否:早产1例,足月3例。
1.5黄疸出现时间:分别为生后38小时,23小时,15小时,3小时。
1.6治疗:光疗4例,换血1例,输血4例,应用白蛋白3例,应用丙球3例。
1.7结局:1例头颅B超提示双侧室管膜下出血伴液化,4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头颅MRI检查均未见异常。
2、讨论:新生儿溶血病是儿科最常见的急性溶血性疾病,是新生儿期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而Rh系统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病早、发展快、病情严重,本研究中出现溶血时间最早者仅生后3小时。Rh血型的抗原已发现了40多种,与临床关系最为密切的有5种:D、C、E、c、e,且5种抗原的抗原性强弱次序为:D>E>C>c>e[1-2]。因此,通常将红细胞上含有D抗原者成为Rh阳性,而红细胞上缺乏D抗原者成为Rh阴性。在中国,Rh阴性血的人约占0.3%。我院收治的4例患儿中,溶血发生种类基本符合抗原强弱规律。新生儿Rh溶血很少发生在第一胎,这是因为自然界中少有与人类红细胞上Rh血型抗体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存在,以致孕妇血清中Rh血型系统抗体很少存在天然抗体或免疫性抗体。当Rh阴性母亲第一次妊娠Rh阳性的胎儿,分娩时通过胎盘剥落或流产时,Rh阳性胎儿的红细胞渗漏血循环中,刺激母亲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以后再妊娠Rh阳性胎儿时,即可刺激细胞产生免疫反应,怀孕次数越多,抗体效价越高。本文中4例母亲均非首次怀孕,与研究相符。对于新生儿Rh溶血的治疗,国际上相对比较统一,而光疗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早期及轻症病例采用光疗加药物治疗即可取得良好效果[3-4]。但对于溶血程度重,进展快速、光疗失败的患儿,换血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换血疗法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致敏红细胞和抗体,减轻溶血,防止核黄疸的发生[5]。目前多采用外周动静脉双管同步换血术。本文4例患儿中即有1例采取了换血治疗。虽然换血可缩短病程,但换血有发生血栓、感染等危险,故应严格掌握指征。国外研究证实,IVIG 与单核-巨嗜细胞上的Fc 受体结合起到封闭作用,从而阻断溶血,减少换血,且大剂量(1g/kg)IVIG 效果优于400mg/kg。故RH溶血病一旦明确诊断,应尽量在生后1~2d 用足量IVIG[6-7]。新生儿Rh溶血多数预后良好,重症可引起死胎、早产死亡、胆红素脑病,甚至脑瘫,故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Kollamparambil T G,Jani B R,Aldouri M,et al. Anti-C( w) alloim- munization presenting as hydrops fetalis[J]. Acta Paediatr,2005,94 (4): 499-501.
[2] Vucinovic M,Jadric H,Karelovic D,et al. Ha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from a mother with anti-Kell,anti-E and anti-Vel anti-erythro- cyte alloantibodies[J]. Z Geburtshilfe Neonatol,2004,208( 5) : 197 - 202.
[3]黄晨艳.江淮地区汉族 Rh新生儿溶血病患病率及其防治措施的评价 [J].中 国 医 师 ,2005,7(11):1540-1541. [4]邓春,仕孝,余加林。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症20例临床分析[J].临床血液学,2001,14(2):79-80.
[5].党嘉文等, 换血治疗新生儿RH溶血病12例疗效分析. 西南军医, 2014(01): 第22-24页.
[6]. Elalfy MS. Elbarbary NS, Abaza HW. Early intravenous
immunoglobin ( two-dose regimen) in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Rh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Eur J Pediatr, 2011,170:461-467.
[7]. Onesimo R, Rizzo D, Ruggiero A, et al.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therapy for anti-E hemolytic disease in the
newborn. J Matem Fetal Neonatal Med,2010, 23:10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