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86例,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为常规干预,观察组43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干预,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7.67%(42/43)显著高于对照组83.72%(3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61,P<0.05)。结论 为宫颈癌患者予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时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临床干预效果,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宫颈癌;下肢深静脉血栓;总有效率
宫颈癌为常见妇科手术,癌细胞可加速促凝物质分泌,深静脉不正常凝集也会引发静脉回流,为宫颈癌常见并发症。且随着全身麻醉应用率续提升,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也有持续提升趋势。前期预防可有效降低血栓发生机率,提升患者干预效果。有学者提出强化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率,提升整体干预效果[1]。现选取我院宫颈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1月我院86例宫颈癌手术患者,对照组43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46.26±1.50)岁,体质量43~68kg,平均提质量(59.35±2.16)kg,全身麻醉12例、硬膜外麻醉15例、联合麻醉16例;观察组43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6.20±1.43)岁,体质量42~68kg,平均提质量(59.38±2.14)kg,全身麻醉13例、硬膜外麻醉14例、联合麻醉16例,患者基础性信息无较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性干预,讲解静脉血栓预防方式,并未患者予以用药指导和康复指导。
观察组患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干预,首先预防血液浓缩,对患者予以术前灌肠清洁患者,由于体液流失过度多需液体补充,并依据患者病情调整输液量和速度,防止血栓形成。
术中护理,叮嘱患者取平卧位,确保下肢不会因为过度外展受压,继而诱发深静脉血栓。对有静脉曲张和糖尿病综合症患者则可指导其采用弹力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术后干预,术后患者去枕平卧,按摩下,6h之后患者可取自由卧位,做膝关节和踝关节运动,通过此种方式加速血液循环。严密观察患者下肢状况,主要分析肿胀、红肿、湿度过高等问题。叮嘱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出现痉挛。同时进行饮食控制,多摄入植物纤维,避免便秘,人体腹压提升,影响静脉回流。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种干预方式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2)对比不同护理方式下患者护理效果,显效:肢体肿胀逐步消失,两侧肢体对称,下床活动时并无水肿问题。血管超声诊断患者深静脉血栓并无较大变化;有效:患者肢体肿胀大部分消失,但依然有水肿问题;无效:患者肢体肿胀有加重问题,或并无显著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0处理数据,X2检验计数资料(%、n),t检验计量资料(`x±s),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状况
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对比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状况(n,%)
组别 | 例数 | 下肢肿胀、疼痛 | 下肢深静脉血栓 | 总发生率 |
对照组 | 43 | 4(9.30%) | 6(13.95%) | 10(23.26%) |
观察组 | 43 | 2(4.65%) | 1(2.32%) | 3(6.98%) |
X2 | 4.440 | |||
P | 0.035 |
2.2 分析患者护理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n,%)
组别 | 例数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43 | 27(62.79%) | 9(20.93%) | 7(16.28%) | 36(83.72%) |
观察组 | 43 | 30(69.76%) | 12(27.90%) | 1(2.33%) | 42(97.67%) |
X2 | 4.961 | ||||
P | 0.025 |
3 讨论
宫颈癌为女性患者多发疾病,虽然手术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但患者依然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为提升患者预后效果,采用有效护理方式予以干预便十分重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发生于肢体主干,此时血流缓慢且高凝,控制不当则会影响治疗效果[2-3]。为有效降低患者不良结局,本次主要采用下肢深静脉血栓干预。术前为患者补液和补血,并依据病情调整补液速度,有效降低静脉血栓发生几率。分析可知,手术为引发血栓的重要原因。在本次治疗中,为降低发生几率主要从平卧位、弹力袜等方式确保手术顺利进行[4]。术后则为患者予以康复性运动,通过此种方式有效提升患者身体素质。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通过下肢深静脉血栓干预,下肢肿胀疼痛、下肢深静脉血栓均得到控制,P<0.05。提示可知,由于为患者予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干预,术前和术后均有良好控制方式,因此并未出现严重血栓。分析患者干预总有效率时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更高P<0.05。此种状况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干预时患者肿胀得到控制,整体干预效果更好,有重要关系。
综上所述,为宫颈癌手术患者予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干预时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机率,提升干预效果,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姜海艳,JIANGHai-yan.护理干预预防宫颈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5):875-876.
[2]庄慧芳.行为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0):92.
[3]焦琪.宫颈癌手术患者实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对策及效果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8,27(19):87-88.
[4]李俊萍.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以及效果探讨[J].双足与保健,2018,27(2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