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需求的比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2-04
/ 2

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需求的比较研究     

曹珂馨 张明

华北理工大学 06321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需求,从而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期间选择养老院或敬老院中的老人共计100名在作为观察组,于同一时间区间选取家庭养老老人共计100名在作为对照组,比较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需求。结果:适应、情绪、自我分量表分以及心理健康总分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均较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交往需求观察组较小,自我实现需求观察组较大(P<0.05),在生理需求与认同需求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社会养老方式老人优于居家养老方式,但需加强社会养老方式老人交往需求的满足。

关键词:养老方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心理需求

近年来,有关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需求方面的研究明显增多,但与不同养老模式相关的研究内容却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于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期间分别选择100名养老院或敬老院中老人和100名家庭养老老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需求予以了比较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期间选择养老院或敬老院中的老人共计100名在作为观察组,于同一时间区间选取家庭养老老人共计100名在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性、女性老年人比例为55:45人,年龄60~99岁,平均(78.59±11.13)岁;观察组男性、女性老年人比例为57:43人,年龄61~98岁,平均(79.44±11.22)岁。基线资料两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具备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心理健康状况采用《老年人心理健康问卷》评估,主要可分为适应、情绪、自我、认知、人际五个维度,同时相应编制分量表,采用4级积分,其中1分表示和我不相符或我不同意;2分表示和我较不相符或我较不同意;3分表示和我较相符或较同意;4分表示和我相符或同意,将题目进行反向调整后多得分数越高则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1]

心理需求采用《老年人心理需求问卷》获知,主要可分为交往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生理需求、认同需求四个维度,共计17题,应用likert-5级评分,分别有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以及非常符合,各项问题得分之和表示心理需求,评分越小则表示心理需求越强烈。

全部调查工作的均由经专业培训的人员进行调查,有效保证了调查的真是有效性,调查问卷回收率100%[2]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Excel,采用SPSS19.0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运用x2实施检验工作,计量资料以“5de726d3a8ec6_html_5ca6f047c2f05b1.gif ”表示,采用5de726d3a8ec6_html_6db45c1b02c327e5.gif 检验,P<0.05的情况下,表示拥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两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适应、情绪、自我分量表分以及心理健康总分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均较高(P<0.05),见表1。

表1:对照比较心理健康状况组间差异(分,5de726d3a8ec6_html_5ca6f047c2f05b1.gif

组别

例数

适应

情绪

自我

认知

人际

心理健康总分

对照组

100

2.90±0.51

3.09±0.49

3.18±0.44

2.76±0.50

3.13±0.54

15.01±1.91

观察组

100

3.21±0.44

3.23±0.49

3.38±0.48

2.64±0.58

3.03±0.64

15.66±1.92

t

-

4.602

2.020

3.071

1.567

1.194

2.400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心理需求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交往需求观察组较小,自我实现需求观察组较大(P<0.05),在生理需求与认同需求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对照比较心理需求组间差异(分,5de726d3a8ec6_html_5ca6f047c2f05b1.gif

组别

例数(n)

交往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

认同需求

对照组

100

2.07±0.62

2.34±0.79

1.52±0.71

3.27±0.98

观察组

100

1.90±0.57

2.73±0.77

1.59±0.71

3.29±0.83

t

-

2.019

3.535

0.697

0.156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年化社会,且老龄化问题呈现出日益加剧的发展的趋势。在老年化社会的新形势下,势必会导致家庭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多子女家庭演变成为独生子女家庭的情况尤为突出,而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养老问题会逐渐发展至社会机构养老。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只是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要求,而是越来越注重精神层面的要求[3]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适应、情绪、自我分量表分以及心理健康总分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均较高,分析原因:社会养老机构无论是在管理方面,还是在措施方面均逐渐发展完善,在日常饮食方面与住房方面均为老年人提供了较为舒适的条件,并且社会通过献爱心活动,也极大程度上丰富了老年人的娱乐生活。此外,养老机构养老可避免家庭矛盾与家务劳顿所造成的困扰。本文研究还指出,与对照组比较,交往需求观察组较小,自我实现需求观察组较大,分析原因:养老结构养老减少了老年人与亲人和朋友沟通交流的机会,同时活动范围受限,导致老年人的交流范围仅限老年人群体,减少了与社会的接触,社会活动减少,所以会导致养老机构老年人对交往的需求较高。因此,针对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子女朋友应多去探望,并组织老人走出家门,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社会养老方式老人优于居家养老方式,但需加强社会养老方式老人交往需求的满足。

参考文献

[1]迟晓华,吕静,王双艳,等.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08):2013-2014.

[2]米拉依,唐莉,胡莹.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6,11(05):631-633+637.

[3]刘欢,孟瑛,方晓萍,等.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04):570-572.